• 学前儿童的涂鸦活动呈现出哪几个发展阶段

              成长阶梯 1
              时刻准备着0~1岁,本能直感期
              在生命的第一年里,孩子面临两项原则性的认知任务:一是逐渐认识他们周围的“物质世界”,二是逐渐认识他们周围的“人的世界”,只有当孩子知道怎样解释或阅读物体,他才能够察觉和欣赏包含在这些物体内的各种审美特征。就是说,婴儿出生第一年对周围人和物的认识是他们将来审美认知的基础。初生婴儿虽然还没有形成审美心理结构,但他们已经具备审美心理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学潜质和生理潜能。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儿已经对美术的两个基本要素——形与色有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了, 尽管这些最初的反映只是一些本能的直觉行为,但这些本能的直觉行为将为他日后更高的美术活动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基本的颜色视觉在出生后很短时间内就出现,四个月婴儿的颜色感知能力已接近成人水平。 相对于那些复杂的混合色,他们更容易被纯度高的色彩所吸引。视觉刺激能激发孩子认知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协调发展。妈妈可以在孩子睡着的时候,将环境的一些装饰作些改变,孩子醒来后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蒙台梭利认为:婴幼儿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最初的六周里,清晰的尤其是黑白对比鲜明的轮廓外形会吸引幼儿。 即此时的婴儿会把视觉集中在物体的外形或轮廓上。约在第二个月,婴儿的视觉偏移渐渐地集中到所观察物体的中心区域。他们正日益学会对形状的细节和整体作出反应。从而认识事物的特征和识别事物之间的差别。这种知觉和认知能力的逐步发展,是婴儿将来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的基础。出生三周左右,婴儿就学会了注视视野中出现的物体,开始能追随物体转移视线。色彩鲜艳的玩具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愉快感受。 同时,这一阶段婴儿在审美上还处于本能直觉期, 他们欣赏事物完全依赖于本能直觉,主要通过视、听、动觉的协调活动进行信息的相互交换。所以家长在吸引孩子追随物体转移视线的时候,要配合有趣的语言、动作,还可以结合婴儿的触觉等。父母的这种意识非常重要。五个月以后的婴儿不仅已经具有深度知觉,而且就平面物体与立体物体而言,他们更爱看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东西。深度知觉能力的发展对于孩子将来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和体积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方面的良好的启蒙有助于孩子将来理解绘画中的二维与三维关系。因此,家长可以多为孩子提供些玩具,例如:挂的、看的、可以握在手上或绑在腕上、踝上的……在儿童发育的初级阶段,其心灵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对于幼小的心灵来说,事物就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或闻到的那个样子,所以各种感官的刺激都是对孩子将来审美感知能力的激发与准备。有些父母认为婴儿怕光,常常白天用窗帘遮光,晚上把灯光调暗,其实这样做会限制婴儿视觉的发展。应该让婴儿感觉到白天亮、晚上暗,开灯亮、关灯暗等变化,这样能刺激婴儿视觉的发展。房间里的所有东西都有颜色,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不规则的反射,这样便改变了室内光线的颜色。大人对这种反射光线并不留意,但据说婴幼儿和出色的画家却对此具有特殊的识别能力。
              建议:
              ●与简单、复杂无关:婴儿(特别是0~1的婴儿)对外界的认识模式并不是从简单步入复杂的,而是与简单或复杂无关。这时,只要你给予刺激对象,他就会原封不动地认知。即使是像人脸这样复杂的色调,他也能原模原样地整体感觉出来。因此,家长无需担心给孩子欣赏的图片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另外,由于婴儿对圆形图案的偏爱,一些有圆形图案的图片,或圆形中间有色、点、线等图案的图片,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像底片一样记录:婴儿具有出色的图像学习能力,能把接受到的刺激记忆在脑细胞中,尽管外部没有任何表现,他自己也毫无意识,但是刺激对象被固定在其潜意识之中,就像照片的底片一样巨细无遗地被记录了下来。因此,家长应该经常抱孩子去户外走走,加强外界环境的对其视觉和大脑的刺激。同时,可以给婴儿看能引起优美感觉的图画书,反复地给他唱谱上曲调的诗歌,使婴儿的视觉和听觉共同运作起来。
              ●伴随着色彩的熏陶成长:婴儿从眼睛能看见东西开始,就伴随着色彩的熏陶而成长起来。环境对于婴儿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成人在婴儿所处的环境里创设一些有利于他们观察的视觉焦点。如在婴儿房粉色系的块面背景上装饰一些图案清晰、色彩鲜明的图片;在婴儿摇篮或天花板上悬挂一些色彩鲜明的玩具,如彩球、风铃等。另外,成人与婴儿自身的衣物也是婴儿重要的视觉对象,因此,成人对此也应该做适当的选择。
              成长阶梯2
              涂鸦的乐趣——1~3岁 本能直觉期向符号认知期的过渡
              随着知觉能力的发展,1~3岁幼儿在审美心理上逐渐由本能直觉期向符号认知期过渡,开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掌握图像、手势、声音和语言等多种符号的意义。幼儿开始创造具有书面言语性质和象征性、符号化特点的图形,开始进行自由涂鸦。一般来说,婴儿在15个月左右开始无意识涂鸦,这种涂鸦属于生长发育过程中本能的动觉反应,涂鸦的成果大多是些杂乱的线条。两岁左右,他们开始进入有控制的涂鸦,随着视觉和动作之间协调性逐步发展,婴儿逐渐能够控制手的动作,画出不同的形状(如圆形)和线条。涂鸦期幼儿的绘画内容非常简单,没有明确的表现意图,并带有一定的抽象性,但这种抽象并不是对事物的概括和提炼,而是具象表现的简单化,只是这种简单化在成人看来可能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幼儿以其独特的理解和绘画语言来表达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家长要鼓励孩子这种表达方式,千万不能以成人的思维定势去评价他们的创作。3岁左右是儿童审美发生的敏感时期。由于手部小肌肉发育尚未完善,两岁左右幼儿手的控制能力较弱,他们的涂鸦往往只留下一些弥散、生硬或杂乱的线条。一些孩子在能够画出一定的图形之前,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无序和无意的涂鸦。在涂鸦过程中,幼儿渐渐体会到肢体动作与纸面轨迹的对应关系,其涂鸦逐渐地从无形向有形过渡,线条也逐渐变得流畅而有规律。当他们发现自己涂画出来的形态与日常生活中的某件事物很相似时,他们会体验到强烈的成就感。一般来说,最先形成的所谓的“有形”的涂鸦是圆形。涂鸦是幼儿的游戏,他们满足、享受于游戏过程本身。那些随意涂画在纸上的圈圈、点点和线条在他们眼里是有生命的,他会认真地告诉你:这是雨点,这是雨中的泡泡,这是小草……涂鸦能带给孩子极大的满足,给他们带来许多意外的惊喜和无穷的乐趣。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幼儿涂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家长可利用各种材料和媒介让幼儿进行涂鸦练习,这样做能促进幼儿知觉能力的发展,使幼儿了解绘画符号与绘画形式的多样性。进入“符号认知”阶段后,幼儿会对一些美术作品表现出浓厚的举起。他们喜欢亮色,偏爱表现动物的作品……但他们在欣赏画面时尚缺乏整体感,只是对图中所喜欢的个别具体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三岁左右,儿童审美情感开始萌发,具备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他们开始能初步识别一些优美的物体,如那些光滑且有花纹的鹅卵石和贝壳。他们虽然还不知道优美的含义,但开始喜欢那些具有优美形态特征的物体,有了较强的优美感的体验,这是审美态度的萌芽。
              建议:
              ●满足孩子快乐涂鸦的愿望。这一阶段的孩子喜欢在地板上、墙上乱涂。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这种自发的、偶然性的涂鸦行为,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满足他们涂鸦的愿望。涂鸦可以让幼儿的手指、大脑得到锻炼,也是孩子表达和宣泄情感、情绪的一种良好途径。
              ●创立必要的环境刺激。在这一阶段,婴儿的审美心理潜能有较快的发展,家长可以从对事物的外形、色彩等初步的认识入手,激发幼儿的审美动机和经验。我们可以用大的挂历宣传广告贴满整堵墙,那些鲜艳颜色和重复性的广告图案将大大刺激幼儿的视觉,唤起其绘画的愿望。当然还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如实物、录像、幻灯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看看图画书,一起涂涂画画等,尽可能地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充分调动各种知觉手段。美术活动不仅对孩子审美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还对孩子的智力和整体能力产生影响。涂鸦是幼儿对周围生活事物认知和情感表述的一种方式,也是衡量幼儿智力发展的一个手段,经常性的涂鸦能促进幼儿良好观察习惯的形成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家长应该鼓励幼儿通过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元素表达对事物的理解,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创造。
              成长阶梯3
              感知世界,创造世界——3~6岁:理解与创作符号时期
              根据加德纳的儿童审美感知发展阶段论,这一阶段的儿童正处于“符号认知”阶段。就是说,儿童涂鸦期的随意涂抹经过象征期的过渡而开始进入图式期(或定型期),他们逐渐能使用罗明显的符号或形态。个别幼儿已经进入写实期,能够细致地观察事物并较为客观地表达。他们在图形和色彩识别方面都有相当快的发展,这为他们欣赏更多的作品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此阶段也称感知形象期。画封闭圆预示着孩子具备了勾勒形状的能力,因为他们只要在圆的基础上略作添加就会形成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如苹果、太阳。他们还将连续的几个圆串在一起,那就成了糖葫芦;将同样的几个圈连在一起,那是一条毛毛虫……这种能力反映在其他材料上也一样,例如,孩子们会小心翼翼地用黏土搓一根长长的“面条”,然后将它们连成一个苹果或月亮……经过不断的练习,他们就可以创造、复制和改变大量复杂而充满创造性的图形了。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接受早期艺术教育能够使他们认识线条、图形、颜色等各种绘画元素。这一阶段,在图形和色彩识别方面,他们的感知能力都有相当快的发展,他们对调配颜色之类的美术活动非常感兴趣。并且,他们总盼望着能够尝试新的材料,期待着这种尝试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这种探索性行为总是伴随新方法的发明和尝试,是十分可贵并值得鼓励的。在美术欣赏和感知理解方面,这一阶段孩子对内容的感知往往先于形式。他们能够识别画中所描绘的具象物体,即使是外国作品,像莫奈的《巴黎街市风景》之类的再现性作品,幼儿也能很快感受到它表现了热闹的街市,因为画面上有很多人……但一些非再现性的或抽象性的作品,如《红黄蓝构图》,幼儿则较难理解,他们还不能自发地理解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但在教育的干预下,幼儿能逐渐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形式审美特征,如优美的线条,美丽的颜色,生动的笔触等。从对再现性作品的理解到对抽象性作品的理解这一发展过程,是幼儿的审美逐渐完整,审美能力逐渐提升的过程。标记是出现在这一阶段孩子身上的另一部分有趣的内容。他们经常会选择做记号、划线、描点儿来表征他们的思想。这是他们对形象信息的对比、抽象和概括。点点的那些“文字”就是一种试图代表形象概念的抽象符号,这种活动有助于抽象概念的形成。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大进步。在创作过程中孩子常需要为作品命名。但他们经常会随着创作的进程改变自己的主意,刚才的“小狗”可能变成“蜘蛛”,原来的“游泳比赛”也可能成了“太空大战”……但没关系,最终孩子们会朝着一个固定的目标,直到完成他们的“大作”。家长应该鼓励孩子顺着他们的创作思路完成作品,不能指责他没有定性或限制他一定要按照最初的目标进行创作。因为完成作品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即使是成人艺术家,他们从酝酿到最后完成作品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
              建议
              ●鼓励孩子大胆使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孩子们而言,很多东西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所以,他们总是力图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熟知的事物,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他们把线条描述为陡的、缓的、摇摆的,把图形描述为饱满的、扭曲的……他们甚至会说,他们的线条很高兴、很伤心、很兴奋或很害怕。孩子们总是善于用特定种类的线条和图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家长要鼓励孩子用这种个性化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
              ●让孩子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这一阶段的孩子非常乐于尝试不同属性和性质的材料。这种尝试能使他们获得更丰富、独立的技能。各种材料所带来的真正的艺术表现力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
              ●创设富有美感的环境,开展系统的美术欣赏活动。到学前末期,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家长应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提供适合其年龄阶段的美术作品。因为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激发幼儿的知觉能力,使他们的欣赏经验系统化、客观化,逐渐提高欣赏能力。
              ●让孩子大胆参与评价:审美评价能力的发展是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是非常重要的。5岁左右的儿童已经能够彩一般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同伴和自己的绘画作品。家长可以启发孩子大胆地理解、评价各类作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审美评价能力。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儿童艺术节选择什么乐器幼儿学会主动教案岁的学生

                        • 上一篇:书写,绘画敏感期的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下一篇:孩子学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