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在美术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感

              我们所谓的“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是指,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注重生活与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幼儿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于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突出地强调了要把教育与儿童发展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思想,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 生活化美术教育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1.  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体验审美感。


              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当幼儿临摹范画时,他们感受到一种唯美,而我们应该让幼儿感受到身边的美,生活中的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兴趣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生活化美术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去感受生活,亲自去探讨他们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也为美术表现积累了情感经验其它有用的经验,垫定良好的美术表现基础,使幼儿达到愿说乐画的境地。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会在幼儿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充分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例如在我们组织的一次以“超市购物”为主题的美术教育课上,孩子们不但亲身体验了如何在超市购物,而且都迫不及待地把过程和感受用笔表现出来,连平时最怕画画的小朋友也如此。


              在我们进行的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通过幼儿具体的美术为表现的评价可知:生活化的美术表现题材与活动十分有助于幼儿美术兴趣养成。幼儿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得多。幼儿进行美术活动,就是对所知的表现。若在美术活动中贯穿以生活化取向,则幼儿感知得更直接更深刻。通过自身的体验,积累起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引导幼儿自愿地表现,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动力也就越充足。


              因而,生活化美术教育能多方位、多元化地为幼儿创设感知美的环境,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自觉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感觉,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强烈兴趣。从而让幼儿不自觉地迸发出“动之以情、感之于心、思之于形、联之于境、赋之以美”的艺术情感。


              2.    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更有助于幼儿自我表达,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


              幼儿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艺术活动就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生活化美术教育在这方面对幼儿的引导作用更为明显,从幼儿的大胆表现程度来看,生活化美术教育的课程多为体验式。幼儿接触的事物多了,对事物的感受更加深刻了,情感更加丰富了,自信心更强了。幼儿敢于表现自己,把情感表露出来。这从幼儿活动时发言的踊跃,活动时的投入,以及表现在作品上的大胆想象程度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我们组织的一次“大马路”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幼儿通过对大马路观察和体验,都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新学的交通知识告诉老师和同伴,在作画过程中,孩子们也是非常乐于表现自己所了解的新事物,如某个路标的含义、汽车名称与标志,驾驶员和行人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大人闯红灯要造成的危害,小孩乘车头和手不能伸到窗外去…….种种的生活体验与情感,在孩子的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生活化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尽量让每个幼儿都有表达与交流的机会,鼓励幼儿画出与众不同的个性画。由于此类美术课不再是简单临摹,评价的标准也自然不再是与范例相像的程度。因此幼儿的创作空间更自由,对艺术的表达更自然更自信,那些模仿能力较差的幼儿完全可以自行创作,而无需为临摹得不像而减少自信,在这样宽松的学习创作氛围中,幼儿更乐于表现自我,也更易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学习的成就感不是来自同伴中间互相比较后的胜利和外在的肯定,以往过于单一的美术教学方式就容易让幼儿陷入这样的误区。成就感是来自问题解决过程中认识需要的满足,能力的自我肯定,活动意义的理解和努力完成共同目标的协作中产生的归属感。生活化美术教育便能计划较好地引导幼儿正确的价值取向,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尊重每个个体,在宽松的环境中,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反映强烈,充满自信,大胆表现生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铸就了一个个“我能行”的小画家,可以说生活化美术教育是引导幼儿自我表现完美切入点。


              二、生活化美术教育让幼儿充分体验学习、生活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瑞吉欧的教学方案认为,儿童只有通过建构(constitution),而不是教导(instruction),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因为儿童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感官体验及自主性探索获得知识,瑞吉欧方案教学近年来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同,一方面是因为它所培养出来的儿童是有能力的,自主的,有创造性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在教育思想上广泛吸取了蒙台梭利、杜威、皮牙杰及维果茨基的相关理论,并充分表现于课程中。


                 生活化美术教育由于其生活性、综合性和引导性的本质特点使教育活动以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能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熟练地利用他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原有经验的价值和趣味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重新建构,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如果活动的主题远离幼儿的直接经验,他们就会在大多数问题、信息、思考、计划等方面依赖教师,这点在我们组织的以“农贸市场买菜”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也有充分体会。大多数幼儿都是第一次去农贸市场,觉得很新鲜,而很多蔬菜、荤菜都是平时吃过的或图书上见过的,直观认识和触摸使他们感到某某菜没有烧熟时这样的,菜的形状、特征、颜色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在他们觉得新鲜有趣的同时,又更熟悉巩固了已了解的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印象,在之后的绘画过程中,幼儿表现出充分自信,画出自己最喜欢吃的菜,生菜和熟菜的变化,爸爸妈妈经常烧的菜在农贸市场里,甲鱼、螃蟹、鱼在水里游,胡萝卜等十分有趣的作品。在这样的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起到的是一个引导和调节作用,引导幼儿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帮助幼儿树立主体观念,时时处处重视发挥幼儿主体能动性。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并使情感在教学绘画过程中充分体验自主性,同时, 更增加了幼儿在生活中主体感的体验。


                  而主体性是指在自觉活动中体现出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它是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途径。主体性教育是从主体出发,为促进主体性发展的教育。在生活化美术中,促成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是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生活化美术的一个特色。在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体验活动中的自主,体现自我的思想,进而实现主体性的价值。教师在活动中力求为幼儿创造宽松的氛围,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活动材料。


              尾声:


              在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组织者、帮助者、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研究者、学习者和欣赏者,幼儿体验学习,自主发展成为了可能。教师角色被重新定位,建立了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教师在开放性、低结构的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中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活动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新知识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充满了自然、快乐和谐。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功能,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形、色、材料等美术基本元素和造型规律。美术活动形式要突出综合性特点,强调教育应当与幼儿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和扩展幼儿现实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从生活实际的层面上去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幼儿的实践活动于其生活经验的结合。美术教育活动不能孤立地进行,只有与其他各学科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融入到日常生活活动中去,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社会是课程的资源。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尝试中所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感悟。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执拗动作游戏学位

                        • 上一篇:如何培养孩子美术能力
                          下一篇:怎样培养孩子的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