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周胎教思想的评价 西周胎教思想的评价是什么

              一、西周立法思想?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是西周时期的立法思想。

              一、西周时期的理念与法律指导思想

              (一)“以德配天”的指导思想

              1、产生的背景

              西周统治者通过总结商纣王暴政亡国的教训,认识到“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并用“德治”的理念改造夏、商传统的“君权神授”的思想,建立起“以德配天”的指导思想。

              2、“以德配天”的思想内容

              (1)修养君主道德,适应天道要求

              “以德配天”的天,指天命,天道。引伸为自然规律。在西周统治者看来,上天选择人间君主的标准,是“为政以德”。人间君主要想获得上天的支持,首要条件是修养道德,以道德约束统治者的私欲。唯有“敬德”,“明德”的君主,才符合天命与天道的要求,才能获得上天的保佑,求得王朝统治的长久。

              (2)“以德配天”的三大要素

              ①敬天,指祭祀与尊崇上天,服从天命。

              ②敬宗,指祭祀与尊崇祖宗。

              ③保民,指在维护王朝统治的前提下,保护百姓最起码的生存条件。

              3.“以德配天”思想是西周从神治到德治思想的重大转折

              “以德配天”是西周统治者逐渐摆脱神权思想控制,实施“以德治国”统治模式的重大转折,是中国政治理念与政治法律思想的重大进步,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1、“明德慎罚”思想的产生

              西周初期统治者以殷纣滥施酷刑为鉴,确立了德治理念,并作为治国基本方针。进而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2、“明德慎罚”思想的主要内容

              (1)西周“明德慎罚”,是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与法律指导思想

              明德,指倡导本阶级伦理道德并用“忠”、“孝”等道德观念教化灌输百姓,使社会成员的头脑中形成预防犯罪的精神堤坝,有效地遏制犯罪。慎罚指在适用法律与实施刑罚时,保持克制与审慎。除不得不杀的重大罪犯外,一般都可以宽缓处理。

              (2)西周“明德慎罚”思想,奠定了中华法系治国的基本的理念

              二、西周的思想文化制度?

              西周三大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分封制是宗法制和礼乐制的根本和基础,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分封制是宗法制的表现.

              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思想和规定,相当于后世的法律.

              三、论述西周敬天保民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周初统治者的新认识: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因此,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

              统治者要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

              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

              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用严刑峻罚来迫使臣民服从。

              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

              评价: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和基本的治国方针;

              从而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西周有什么法制思想?

              西周法制指导思想::继承神权,提出德治思想. l、以德配天 2、明德慎罚:是西周时期提出的一种法制思想.内容简单说来即提倡德治,谨慎使用刑罚. 西周各代统治者把道德教化与刑罚镇压结合起来,形成了西周时期“礼”、“刑”结合的法制特色.“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法制观,被后世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的理想的原则与标本. 3、刑法世轻世重:(西周)是指应根据时世的变化来确定用刑的宽与严、轻与重,具体内容是:“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五、如何评价西周的宗法制?

              西周宗法制在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扩大发展起来,尤其是周公制礼作乐后,进一步完备宗法制。

              周天子拥有天下,历代周天子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其他诸子依次受封,叫做别子。别子也有自己的封地和氏号,他们的封地和爵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再至卿,大夫,士,五个等级,一样的受封和袭爵,构成完善的宗法制。

              六、西周政治制度评价?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礼乐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得周王确立了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疆域,同时也密切了周王室和诸侯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使周迅速发展成为幅员广阔,对周边民族影响比较大的国家。是宗法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都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

              七、西周政治经济思想特点?

              1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2.周朝的经济制度:

              (1)农业是夏、商、周的主要经济部门,农作物的品种较丰富,农具以石器为主,农业水平和耕作技术有较大发展(2)以青铜铸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达。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的主要部门,这一时代被成为“青铜时代”。玉器加工和纺织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原始的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3)商业、城市和交通业较发达。交通工具种类多,商朝以贝为货币,商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商周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西周从都城到全国有几条宽阔的大马路。 

              3.周朝的思想文化制度是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

              八、西周思想学派都有哪些?

              主要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墨家:墨子 儒家:孟子 道家:庄子 法家:韩非子

              儒家思想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

              九、亚里士多德胎教思想?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儿童年龄分期,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他说“在教育儿童时,我们当然应该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然后再及于理性方面,我们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然后启发其理智”。亚里士多德将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

              0一7岁主要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7一12岁主要进行德行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14一21岁的教育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理性灵魂与积累知识。

              在德、智、体的教育方式上,亚里士多德主张遵循中庸原则。“教育明显应基于三项准则:中庸、可能的与适当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孩子们应学习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但不能庸俗化。如:不应该教给他们以任何歪曲身体形象的技术或者是能使他们挣钱的技术。

              在亚里士多德的阶段教育理论中,每个阶段的教育内容侧重点不同。

              十、评价西周的六艺教学?

              礼、乐、射、御、书、数,到汉代以后,人们也把经孔子整理过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称为“六艺”,有人把西周时的“六艺”称为“旧六艺”,而把孔子的“六艺”称为“新六艺”. 在儒家传统礼教中,“六艺”:礼、乐、书、数、御、射,对规范社会、教化子民具有重要的影响.“六艺”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内容.它虽是高品位的文化创造,亦能在民间广泛流行,形成了由文化精英引导,黎民百姓直接参与的历史局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封建社会中,由于劳动人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绝大多数人是目不识丁.为了适应这样一个状况,这些“高雅”的文化形式不得不以世俗化的面貌和形式去扩展自己的影响,争取更大的受众面.这也是中国为什么拥有大量的非物质及口头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化为本书韶关

                        • 上一篇:西周政体? 西周胎教思想的评价
                          下一篇:西周宫廷胎教的内容和方法 西周宫廷胎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