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小宝宝更容易的发音、学说话?

              对于题主的困惑和焦虑,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感同身受。元宝也经历过同样的情况,他到1岁6、7个月的时候,也同样只能说简单的双音节词,最常说的几个词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姐姐”、“不好”、“还要”,总共的词汇量也就3、50个吧,很长时间都是这样一种状态,看不到什么改善,直到我辞职做全职爸爸,从爷爷奶奶手上接过带孩子的工作之后,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现在孩子2岁5个月,能够说很多完整的句子了,能够比较清楚的把自己的需求表达出来。

              其实,孩子语言能力发育慢,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为什么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缓慢?一、不同孩子的生理发育节奏是不同的

              虽然说孩子的生理发展都会遵循一定的规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大致相同的发展特征,但是每个孩子的特质是不同的,有的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的较早、有的则比较晚,除了更家庭氛围、生活环境有关系之外,自身的心理特质、身体发展状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只要不是生理或心理疾病的原因导致的,孩子的语言能力都会发展起来,时间早晚不同而已。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男孩的语言能力发展普遍比同龄的女孩要慢一些,以我们家为例,姐姐在1岁3个月大的时候已经能够用很复杂的连续语句跟我们做交流了,而先在岁5个月的元宝弟弟仍然不能达到姐姐1岁3个月的水平,还有很多认识的朋友、邻居家普遍存在这样的对比差异的情况,作为家长,尤其是男孩的家长,真的不要太着急。

              二、孩子的自信心不足,会导致说话迟缓

              语言的表达,是孩子突破行为表达的一个重要表现,相比于行为的沟通方式,用手指着想要的物品、哭闹而言,语言的表达,需要孩子组织词汇、训练发声、大脑思维协调,这个难度要大得多,更需要孩子有足够的自信心、勇气去做尝试。

              有些孩子,安全边界相对较小,从小被呵护的多,或者被训斥的多,都可能导致自信心不够,不敢开口说话。

              三、需求被及时满足,没有表达的诉求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首先发展的是动作的能力,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比如说想喝水、想玩玩具、想要妈妈宝宝、拉臭臭了,孩子除了哭之外,往往会通过伸手指着想要的物品、发出嗯嗯哼哼的声音来引起父母家长的注意。很多家长因为带孩子时间长,对孩子的行为动作语言已经非常了解,孩子手指头一伸,爸爸妈妈就知道孩子要干什么,也不用继续问孩子,就满足孩子的需求了。

              这样的做法,导致孩子没有机会进一步表达需求,无法练习用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诉求,导致孩子的语言能力被抑制,缺少了锻炼的机会。

              元宝以前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当他需要某一样物品的时候,他会伸出小手、伸长了脖子喊“内个、内个(那个)”,爷爷、奶奶、妈妈和我马上就能会意过来,不带询问,直接把孩子需要的东西拿给了他,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这种交互模式,懒得说话了,导致我后面花了很多精力重新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

              四、语言刺激、互动太少

              孩子的语言发展,首先需要大量的语言、词汇的输入,也就是说,要多听,听不同的词汇、重复的词汇、清晰准确的发音、适中的语速,这些都是帮助孩子吸收词汇、训练语言能力的基础。

              很多家庭存在这样的问题,白天由老人带孩子,语言沟通少,或者来来去去就是吃喝拉撒玩那么几件事情,没有更多的情感交流和内容沟通,父母下班以后,多半也就是问问孩子今天吃的好吗?玩的开不开心?没有跟孩子就生活中的很多细节进行沟通交流,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感兴趣的互动交流,听的少了,能说的也就少了。

              五、语言环境杂乱

              这是不少家庭存在的困境,由于中国的地域特性、不同地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方言体系,尤其是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家庭,语言体系丰富,这样很容易给孩子带来语言学习的困惑,尤其是很多习惯说方言的家庭,普通话不标准,或者一家人说几种不同的方言,这些问题,都会给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带来困扰。

              六、心理性原因

              这类因素的孩子很少,一种原因有可能是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打架的家庭,甚至拿孩子撒气、对孩子不太过问的,会导致孩子情绪紧张、焦虑,不愿意表达出来。另外一种则多半是自闭症的孩子,这类星星的孩子,先天不喜欢进行表达,自我封闭,或者受家人的影响,性格慢慢变得自闭,不愿意说话。

              我有一位前同事的孩子,从小由奶奶带着,奶奶是一个不喜欢跟人交流、独来独往的个性,很少说话,以至于孩子被带的也不爱说话,一直到3、4岁还是这样,后来去进行检查,确认是患上了自闭症。

              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

              七、生理性原因

              如果孩子到了2.5-3岁的时候,仍然不怎么说话,就需要去做检查了,不排除有生理性的原因导致语言能力发展缓慢,比如口吃、大脑方面的疾病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才行。

              如何改善这种情况?一、多跟孩子进行丰富的语言交流

              对孩子的语言刺激,应该越早越好,当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放一些柔和的音乐、启蒙儿歌,爸爸妈妈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可以面对着孩子,轻声的聊天、说话,不要觉得孩子听不懂,你说的话,她都听着呢。

              孩子稍大以后,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多聊一些有趣的话题,关于绘本、玩具、日常生活、自己的工作、外出游玩、看到的动物,尽量用不同的词汇进行沟通,刺激孩子的听力和对词汇的吸收,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孩子进行大量的语言词汇的输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孩子自然会开口说话了。

              二、少看电视、动画片和电子产品

              电视平板电脑、手机这些电子产品,因为可以看视频、动画片,丰富的画面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安静下来,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打扰自己,喜欢让孩子抱着手机、平板看个不停,其实这样的危害非常大。

              视频、动画片属于典型的单项信息输出,和孩子之间完全没有任何交流、互动,也没有给孩子主动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孩子不需要说法、不需要表达和反馈,只要看就行了,没有机会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动画片的语境复杂,不利于孩子对语言词汇的输入,给年龄太小的孩子看动画片,弊端太多。

              此外,长期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孩子的想象力、书面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坚持绘本阅读

              父母在家陪伴孩子的时候,可以多跟孩子进行绘本阅读,绘本阅读不是把绘本扔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看,而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宝贝一起,边读、边说、边讨论,结合生活、游玩的经历进行绘本的故事分享,让孩子融入到故事的场景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更用心的听你说,看绘本上的图案,产生关联想象力,这样的做法,更有利于孩子强化对词汇的认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好的绘本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各种动植物物种、地域文化的差异、季节更替等,让孩子知道,除了自己生活的小家庭,还有一个广阔的世界等着孩子去探索。

              因为我这大半年来一直坚持给元宝做亲子阅读,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和成长,早期的时候,我给孩子读绘本,他最多只能安安稳稳的坐一分钟,然后就跑开了,现在则能够安静的坐在我的怀里,听着我给他讲很长的绘本故事,听的过程中,还时不时会插几句,表达一下故事的情结,虽然他还不会认字,但是那种认真的态度,已经充分的说明,孩子爱上阅读了。

              四、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让孩子说出来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动作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哭闹、用手指着物品哼哼,或者用很简单的词汇、很含糊的发音来提出要求,这个时候,即便家长明白孩子需要什么,也要尽量故意装作没听懂,让孩子进一步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种刺激训练,加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元宝在1岁半左右的时候,需要喝水、吃东西、拿玩具,都还是习惯伸出手指着想要的物品、伸长了脖子喊“内个、内个(那个)”,我就开始纠正这个习惯,每次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会先问他“要哪个?”,我指着水壶说“要喝水吗?”,孩子如果点头,我就反复跟他说“喝水”、“水杯”,让孩子跟我学,时间长了,孩子慢慢变成说“喝水”,我又会问他“谁要喝水?是元宝吗?”,孩子慢慢又学会了“元宝要喝水”,接着我再训练他“请帮我拿水,元宝要喝水”。

              通过这样反复的、带有引导性质、诱导孩子表达诉求的方式进行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意愿会逐步得到改善。

              五、跟孩子互动时,注意技巧

              跟孩子的互动,要注意一些技巧。

              1、语速的控制,不能太快,太快的发音,孩子不容易接手、理解。

              2、保持标准、一致的发音,不管你是用普通话还是方言,语言的一致性,对于刚开始学习语言的孩子是很重要的。

              3、跟孩子重复重要的词汇,比如孩子要喝水的时候,你把水杯拿给他,同时可以跟孩子说“这是水杯”、“用水杯喝水”、“水杯”,强化孩子对重点词汇的认知和记忆。

              4、情景化沟通,比如跟孩子回顾幼儿园一天中有趣的事情,回顾去动物园看了哪些动物、动物有什么表现等等。

              5、让孩子说,不要替孩子说。

              六、多听有韵律的儿歌、古诗词

              从宝宝很小的时候开始,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听一些简单、节奏明快的儿歌、古诗词的诵读,可以听音乐的,也可以父母自己诵读,这种节奏感、韵律感,有助于加强孩子的记忆。

              我经常给孩子听各种儿歌、声律启蒙等音频,听的多了,孩子有时候会不自觉的跟着一起唱、一起说。

              七、多带孩子去公共场所训练社交能力

              封闭的环境不利于孩子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对社交能力、语言沟通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以多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比如小区的露天活动区、活动中心、孩子集中的游乐场,让孩子融入到群体中,跟其他的孩子互动、交流,通过社交的训练,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

              我是元宝爸爸,家庭教育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家庭教育知识和经验!欢迎关注我,留言讨论和交流沟通。一起关注孩子成长和家庭环境建设的话题!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免疫力妒忌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 上一篇:小儿子两岁半,还不会说,我们把他送幼儿园了
                          下一篇:幼儿园应该如何开展有效地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