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里克森为什么说儿童早期的发展是克服内疚感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在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不同的,在学龄初期4~7岁,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主动感和自主感的区别?

              自主性”这一名词出自于教育学中关于学习的性质描述,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即: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这一范畴本身就昭示着学习主体自己的事情,体现着“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品质;学习是“自主”的学习,“自主”是学习的本质。

              “主动感”一词来源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指的是,在儿童期(1.5~3岁)这一阶段,儿童主要解决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敬老啦啦队舞蹈冲刺

                        • 上一篇:如何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支持?
                          下一篇:几岁以后会出现真正的自发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