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教育中德国的华德福和意大利蒙台梭利两大

              首先看了吴蓓译的华德福和蒙氏比较,对我理解两 者有一些帮助,但感觉比较的只是一些细节, 对于不了解的人还是摸不着头脑。 个人认为任何两种教育理念拿出来比较的话, 绝大部分都是相同的,要比较的话,要拿最核心的东西来比。可蒙氏和华德福最核心的东西又太不同了,也没啥可比较的,我就把自己理解的两者的核心分别总结一下吧,欢迎讨论。 >理论基础:蒙氏;精神胚胎 华德福:人智学 >批判现状: 蒙氏:批判成人主导 华德福:批判脱离自然的物质生活 >核心理念: 蒙氏:儿童主导、独立、选择,成人的责任仅是提供环境、适度帮助、观察 华德福:主张原始、生命、灵性、精神、和谐 >主要年龄段: 蒙氏:0-3岁,3-6岁弥补强化 华德福:3-18岁 >教育方法: 蒙氏:感官训练、 认玩具、想象力 华德福:孩子们(家长也可参与)一起玩 (社会性)、融入大自然、艺术美、想象力、 晚学知识技能 >教学用具: 蒙氏:教具(太局限) 华德福:古代360行 >适应性: 蒙氏:适应生活环境、适应现实 华德福:先回归祖先生活,再适应现实(5岁 感到无聊开始工作)。理想化。>发展: 蒙氏:对老师要求较高,需要软件 华德福:更容易办园,提供硬件,对老师的 要求是灵性(比较虚);符合人们对童年、教 育的美好理想;适合有灵性需求的人>其它: 蒙氏:现在的玩具已经和100年前很不同了, 蒙氏否认的是无聊仅刺激性的玩具。现在很多玩具也有感官训练功能,但问题是很多玩具太复杂不单一。简单的玩具还是很好的,能让孩子专注而不仅是受刺激。华德福:非盈利机构;批判蒙氏不注重艺术、过早学知识

              幼儿教育的新理念

              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心理和生理成长的规律,幼儿教育的70%在于家庭教育,30%在于学校的教育,所以幼儿智力开发和幼儿教育能否成功,绝大部分在于家庭,说的更准确一些,绝大部分在于家长的素质、言行和修养,所以幼儿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的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将来属于下一代,从现在起,要重视下一代的培养,人人都有责任,这个问题不能马虎,让我们都努力为社会输送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人,不要让下一代成为社会的累赘,首先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然后才是为社会做贡献。
              幼儿成长的规律是,从胎儿3个月开始就具备听力,到3岁以前是幼儿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这时的幼儿记忆力水平就像一块崭新的海绵一样,对外界的刺激(视觉、听觉、触觉)的记忆可以说完全的吸收,是没有选择的吸收,好的坏的都吸收。3岁到6岁幼儿的记忆力的70%就会关闭,只剩下30%起作用,从6岁到18岁记忆力会逐步减退。13岁以前幼儿表现最好的就是记忆力,理解能力很差,但是13岁以后,理解能力会逐步提高。根据这个特点,13岁以前幼儿的智力开发
              重点在于给灌输一些有用的东西,发挥记忆力好的特点,只要记住就行,不需要理解,13岁以后理解能力增强了,自然会理解的。这就像播种一样,幼小的时候如果不播下好种子,就会播下坏种子,一旦播下坏种子,那长大以后就会起作用,就会发作,这时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幼儿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需要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基于上面两段文字的描述,幼儿智力开发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听、看、读,但是一定要给幼儿好的内容,经典的内容,如果是不好的内容,他也能完全吸收,这样他将来就完了,要改变是很难的,大家要清楚,什么事情都可以改变,惟独要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尤其在他成年以后,更是难上加难,人的成长就要在幼儿抓起,等长大就来不及了。那么经典内容有那些,我可以列举一些,比如世界著名风景图片,名画,著名艺术品,经典建筑物,自然风景,经典文学作品(四书五经,老子,孙子兵法等等),经典外文作品(圣经、莎士比亚著作,林肯讲话),经典音乐。主要是一个原则,一切美好的、艺术的东西都可以给吸收,这样幼儿的心态就很好,性格就很好,就拥有智慧,这些东西将影响他一辈子,受益一辈子。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强盗一边多指

                        • 上一篇:宝贝十六个月了,我该怎么样早教宝宝呢?有好点
                          下一篇:早教店庆,送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