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正确对待5岁幼儿吃手指的习惯

              不少的家长都会反映说孩子很喜欢吃手,而对于一岁以内的孩子,如果有吃手的习惯可以不加干预的,等到孩子长大以后,这个习惯就会戒掉的。但是如果孩子已经5岁了,还有吃手这个习惯,就需要纠正了。那么5岁宝宝一直吃手怎么办?1、家长要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如果一个家庭里,爸爸妈妈经常吵架的话,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孩子了,为了缓解压力和情绪,孩子就会吃手了。因此家长们要注意家庭的环境不能是过于压抑的,爸爸妈妈应该互相体谅对方,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环境。2、不要严厉训斥孩子。很多家长想要孩子马上改掉吃手的坏习惯,一旦孩子继续吃手,就会严厉批评,这样子只会让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吃手的情况就会更加严重了。有时候,家长看到孩子吃手了,但却当做没看到,孩子觉得无趣了,自然就不吃了。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有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在吃手这件事上,就会过度的啃咬。其实家长不妨丰富孩子的活动,给孩子购买一些新奇的玩具或者陪伴孩子做做手工等等,都能够很好的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的。

              如何帮助幼儿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的不良习惯。 (一)发挥幼儿的能动性。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最重要的要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卫生观念,知道什么是好的卫生习惯,什么是不好的卫生习惯,让幼儿明白吃手指、咬指甲是一个不卫生的习惯,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改掉这个不良的习惯。 (二)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作用。创造一个祥和、温馨的家庭环境,满足幼儿足够的爱的需求。爱是人类最崇高的一种表达形式,不论是在最小的社会单位——家庭还是在诺大的社会中,爱始终永恒地代表着一种温馨与甜蜜。赋予幼儿一个充满爱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生理乃至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幼儿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温馨幸福的家庭会给幼儿一种安全感、满足感,从而让幼儿远离焦虑、远离恐惧,良好的习性会让幼儿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家庭是幼儿生活的最主要的环境,所受影响也最大。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而发现这类问题首先应该是最密切接触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解决同样必须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在文化层次较高的和完整和谐,融洽的家庭这一问题一般可以避免和及时解决。而在文化层次较低,特别是家庭矛盾突出,尤其是离异家庭这一显得相对严重。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其他一切手段,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 (三)幼儿园教育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1、幼儿园教师给予幼儿适时的鼓励。实践证明,教师对幼儿鼓励的积极态度是影响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儿教师作为幼儿重要的教育实施者,要抓住每一个能鼓励幼儿的契机,给予幼儿相应的赞赏。让幼儿在一种积极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能进行积极的自我肯定,积极投入到幼儿园的活动中,而不再沉浸在感受自己吃手指、咬指甲的快感。 2、榜样教育暗示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多动、好模仿的特性,决定幼儿是一个积极主动模仿者。来自教师、家长、同伴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无不产生一种学习、模仿的欲望。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幼儿的这一特性,对幼儿进行暗示教育,可以告诉幼儿“我喜欢**干净的小手……因为他会管好小手,知道手的正确用途。 3、给幼儿不断动手的机会,转移注意力。众所周知,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幼儿的经历和注意力更是如此。通过让幼儿不断地做各种游戏,占用幼儿的双手使得幼儿无暇顾及“吃”、“咬”,通过长时间的强化来改掉这个不良习惯。 4、认知调节法【4】,给予幼儿不“吃”、不“咬”的明确理由,让幼儿对这个不良习惯的影响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产生改掉不良习惯的意愿。家长要引导幼儿鼓励幼儿勇敢面对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遇到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回避困难、回避问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家长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 5、系统脱敏法【6】,通过让幼儿不断地重复自己的事情,即让幼儿不断地吃手指、咬指甲,通过这种不断的重复操作,使幼儿对吃手指、咬指甲产生厌倦感而自己改掉这个不良的习惯。 (四)家园形成合力,帮助幼儿改掉不良的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设立家园联系栏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教育的信息,让家长了解一些不良卫生习惯的弊端,指出培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目标与方法,要求家长全方位创设优良的家教环境,使幼儿在良好的家教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幼儿园作为学龄前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机构,是除了家庭之外对幼儿影响最大的场所。在学龄前儿童性教育过程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幼儿园要为婴幼儿提供必要的物质环境、足够的空间,使幼儿有可以吸引其注意力的游戏参与,而不过多的注意与吃手指、咬指甲有关的问题;足够的空间可减少幼儿身体间的摩擦,避免[ 【6】这一方法于本世纪50年代由精神病学家沃尔帕所创。它是整个行为疗法中最早被系统应用的方法之一。最初,沃尔帕是在动物实验中应用此法的。他把一只猫置于笼子里,每当食物出现引起猫的进食反应时,即施以强烈电击。多次重复后,猫即产生强烈的恐惧反应,拒绝进食。最后发展到对笼子和实验室内的整个环境都产生恐惧反应。即形成了所谓“实验性恐怖症”。 然后,沃尔帕用系统脱敏法对猫进行矫治,逐渐使猫消除恐惧反应,只要不再有电击,最终回到笼中就食也不再产生恐惧。此后,沃尔帕便把系统脱敏疗法广泛运用于人类的临床实践。实施这种疗法时,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如焦虑和恐惧)是由什么样的刺激情境引起的,把所有焦虑反应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成“焦虑阶层”。 然后教会患者一种与焦虑、恐惧相抗衡的反应方式,即松弛反应,使患者感到轻松而解除焦虑;进而把松弛反应技术逐步地、有系统地和那些由弱到强的焦虑阶层同时配对出现,形成交互抑制情境(即逐步地使松弛反应去抑制那些较弱的焦虑反应,然后抑制那些较强的焦虑反应)。 这样循序渐进地,有系统地把那些由于不良条件反射(即学习)而形成的、强弱不同的焦虑反应,由弱到强一个一个地予以消除,最后把最强烈的焦虑反应(即我们所要治疗的靶行为)也予以消除(即脱敏)。异常行为被克服了,患者也重新建立了一种习惯于接触有害刺激而不再敏感的正常行为,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它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恐怖症、强迫性神经症以及某些适应不良性行为。 ]对幼儿造成过多的不必要的吃手指、咬指甲带来的刺激。另一方面,幼儿园的教育者也要树立正确的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观念,帮助幼儿形成和巩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睡眠习惯,对幼儿表现出的不良行为,要正确合理的对待,不可大声斥责、粗暴解决。 (五)医学介入 物理疗法:给经常吃手指、咬指甲的幼儿的手部抹上黄连素片,让药物的苦味驱走幼儿“吃”、“咬”,“啃”的欲望,黄连素片的苦味会替代原来吃手指、咬指甲带来的快感,当幼儿无法体验到这种快感时,吃手指、咬指甲就不再是一个具有诱惑力的事情,当然,这只是一个表面上的处理方法,如果幼儿是由于心里的极度焦虑引起的不安而吃手指、咬指甲时,这种物理疗法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教育论文跳高为名

                        • 上一篇:为什么孩子总吃手呢?!
                          下一篇:对幼儿上课捣乱行为研究结论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