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儿童社会认知的某种理论来说明如何培养儿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类与动物不同,人类具有认知能力,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能够思考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因此人更多地受事件后果的影响,而不是受他们实际所经历的事件的影响。

                *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是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而进行的学习。许多习惯和人格特质是经由观察及模仿社会榜样的行为所习得的,其中认知起着重要作用。

                *相互决定论reciprocal determinism---认为儿童和青少年是积极的,有思想的人,他们可以朝着许多方向发展。人类发展是个人(P)、行为(B)、环境(E)不断交互作用的产物,儿童所经历的情境或环境可能影响儿童的发展,儿童的行为也同样影响着环境。
                所以,儿童是塑造影响他们发展的环境的积极参与者。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的社会行为其实都来自对他人行为的模仿和学习。根据个人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社会学家将人的社会行为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指一切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包括助人行为、遵守社会规范行为、友善行为、公共参与行为等。小到对他人微笑、上车给老幼让座,大到捐赠遗体,志愿参与疫苗试验,在危难当中舍己救人。其中那些不求任何精神和物质回报的助人行为也被称为利他行为或无私利他行为。习得亲社会行为的三种途径:①同理心反应的条件化,经典条件化,始于儿童早期;②直接训练,操作条件反射(赞扬、鼓励、肯定); ③观察学习,社会榜样的作用。

                反社会行为与亲社会行为相对应,是一种攻击他人或社会的行为,对社会有消极作用。例如,暴力行为、侵犯或攻击行为、伤害他人和破坏社会秩序等。

                该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并克制反社会行为呢?根据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接触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健康的婴儿都会形成依恋,这种依恋,除喂食以外,加强接触,给他们提供触觉的、视觉的、听觉的刺激,已成为儿童最重要的、最可信赖的依恋对象。实验发现,儿童早期形成的依恋对后期行为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在对罗猴的研究中发现,“失恋”时间较长的婴猴,行为出现明显异常:自己咬自己,走路身子摇晃,性格孤僻,成年后不适应社交等。因此,如果能演好“依恋”这个节目,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与自我信任,并将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我想,这是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基础。学校在中,强化教师与学生,尤其是单亲学生的接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在的学生群体中,还存在着数量不小的单亲学生,他们大多数因缺少爱而显得呆板、孤僻、好攻击、学习成绩不理想、能力低下、兴趣淡泊。为了孩子,为了社会,教师都应对这些孩子负责,给他们慈父慈母般的爱,满足他们被爱的渴求,如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经常关心他们的冷暖与身体状况,让他们感受亲情,享受依恋,在这一过程中,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鼓励交往
                交往对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同伴交往。通过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同伴交往不仅有助于儿童认知技能的学习、情绪安定和愉快,更重要的是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会了与人相处的社会技能。因为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同伴的作用是巨大的:同伴是强化物、是范型——同伴间行为的影响是交互的,如孩子们都喜欢与慷慨大方的儿童交往,在交往中,几乎人人都会变得慷慨大方起来;同伴能去自我中心——交往可以使他们认识到别人的观点、需要,学会了解别人、理解别人,学会约束自己、改变自己的不合理想法与行为,学会与同伴相处;同伴能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烦恼与困惑,若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便会形成不健康心理,这对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是极为不利的。基于以上原理,不难看出,鼓励交往对培养亲社会行为是何等重要!学校和家庭要给孩子们创造交往的机会,如鼓励儿童参与扶贫助困手拉手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在交往中增长才干,培养良好品质,树立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亲社会行为。

                三、树立榜样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性别定型化行为(如男孩都表现为男孩子气,女孩都表现为女孩子气),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模仿获得的。班杜拉也通过一组实验发现,儿童的行为(已不再局限于性别定型化行为)不是由强化决定的,而是由观察决定的,而且他们认为,模式的行为可以影响儿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所以,他们主张用呈现模式的方式来培养亲社会行为。如有一个很典型的实验介绍:让孩子们观看一个成人的滚木球游戏,这个成人把赢得的一部分奖品捐赠出来作为穷苦儿童的基金,然后让这些儿童单独玩这类游戏,结果他们把奖励所得捐赠出来的数量远远超过没有观看过成人模式的控制组儿童。即便实验后过了两个月,这些实验组的被试与不同的实验者在一起仍然很慷慨,说明模式的影响是长期的。因此,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为儿童树立榜样,也有利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榜样,可以是英雄人物,可以是品行优良的同伴,可以是教师、父母。当然,在树立榜样时,必须十分注意:⑴作为英雄人物或同伴,要实事求是地介绍;教师父母则要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染与熏陶。⑵产生心灵感应,在内心深处接受榜样,让学生心悦诚服。⑶要开展必要的活动,把学习榜样与自己的认识、情感及行为联系起来,并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说耳濡目染会给人以影响。这种影响年深日久就会显现出来。许多人认为,孩子在观看暴力影片或其他节目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攻击性来。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小孩子在学习说话的时候,会突然说出一些当下大人并没有教给他的词汇。大人总是奇怪,这些词汇是什么时候被孩子学到的?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学习的睡眠者效应。所谓睡眠者效应,就是指接触的负面事件在大脑中潜伏起来,并在其他时刻影响其行为。孩子也许在某一天看到过妈妈包里的手枪,感到过好奇,当时并没有什么不恰当的反应。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看到一些成人是如何发火的,处于义愤填膺的情绪状态时是如何攻击别人的。他就理解了枪的用途,学会了对愤怒的应对方法就是快速和有效地发泄,就是攻击引发他愤怒的他人。当他被激怒时,手枪,就像一个刺激物一样,在冲突的情境中激活了他的想象。他就会用模仿来的方法来释放自己的愤怒。所以,是成人把一个孩子变成了一个具有攻击性行为倾向的睡狮。当它沉睡的时候,我们不要以为它还是一只小猫。

                总之,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克制反社会行为,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责任感,树立一种和谐友爱、尊重生命的社会价值观,攻击行为本能就会受到抑制,一定会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定向爱尔兰幼儿园交通标志教案

                        • 上一篇:儿童感统失调的表现有哪些?
                          下一篇:幼儿园小班可以做什么区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