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岁的幼儿有逆反心理,爸妈应该怎样处理?

              首先父母自己要明白对与错,再者是管人先律己,如果自己能看清方向,认清对错,孩子也会在无形之中受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自然也会在无形之中建立信任。否则,孩子对父母也是不信任的,言传身教,上梁不正下梁歪,虎父无犬子,都是在说明,孩子的一切来自父母。所以想要孩子听话,先把自己修正,如果自己所做的都是正确的,孩子还是不听话,实践会告诉他父母是对的。

              俗话说“三岁看大”,是指看什么?

              中国民间早就有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的说法,这与西方近代的心理学的一些有关理论惊人的相似。

              俗话说“三岁看大”,是指看什么?

                一、依恋期:(0—18个月)

              俗话说“三岁看大”,是指看什么?

                当婴儿出生前,母亲的子宫为他提供了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生活世界。但是当他与母体分离后,即面对着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一切都使他感到自己生存受到了挑战。如果他在需要的时候立即能得到母亲的奶头和怀抱,他便感到回到了原来安全舒适的母体里。在这一阶段,生存是婴儿生命的全部目的,对母亲的依恋也就成为他的最基本的需要,如果这一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即造成了婴儿的心里伤害。由于婴儿对依恋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伤害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人格类型并伴随他们终生。

              俗话说“三岁看大”,是指看什么?

                二、探索期(分离期)(18个月—3岁)

              俗话说“三岁看大”,是指看什么?

                当孩子的生存环境稳定后,他们的兴趣从如何吸引母亲的注意力逐渐地转向了周围的世界,开始要离开母亲的呵护去探索他的周围空间了,这就是孩子的人生的探索阶段。这时候的孩子一方面需要尝试着越来越多的离开母亲身边,从而证实自己日益增长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他们心中充满了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失去母亲呵护的不安全,因此他们同时又要求不断地得到安全感。这是个矛盾的心理要求。

                三、自我的确认和能力的形成(3-7岁)

                这时的孩子开始体验到了一个新的现实世界,他想要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以周围世界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他开始了自我形成的生命历程。为此,他必须完成两件事情,这些都会在一生中影响到他与于自我的关系和与他人的关系,这就是:

                (1)他必须在自己的内心里建立起一个稳定和持续的自我形象,以及一个稳定,持续的他人(主要指亲人)形象。

                (2)确定对自己的能力的自我评价,从而确立自己的自信心。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3岁和7岁在古代虽然只是一个概数,但是却已被现代科技证明是非常有道理的。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育德教育杂志光荣

                        • 上一篇:太溺爱孩子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心理?
                          下一篇:幼儿园怎么写孩子的在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