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五岁多的孩子没开学在家,整天搞破坏,家

              5岁的孩子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学校没有开学,考虑到疫情又不能老出门,在家待着可不就得想办法折腾嘛。

              疫情五岁多的孩子没开学在家,整天搞破坏,家长该用什么心态面对?

              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尽量给孩子提供更多安全、有趣的素材来供他们折腾。

              比如问题中提到孩子把脸涂满绿色,怎么洗也洗不掉,让人很是恼火。

              其实,换个思路,给孩子买一些适合涂脸、清洗起来比较方便的颜料,不就没有这个困扰了吗?

              还可以买一些空白的石膏玩偶,指引孩子给玩偶涂色,也可以帮助孩子消耗他的精力。

              如果有时间,可以和孩子一起用旧书刊做纸浆。孩子可以把这些纸浆捏成各种形状,大树啊、小山啊、苹果啊,再往上面涂色。这样可以玩更久。

              采用上面这些办法,既满足孩子游戏的需要,又给予孩子一定的规范和引导,不会显得毫无规则。

              孩子敲东西是在破坏还是探索?

              孩子破坏物品虽然是令人惋惜的,但是家长如果因为孩子损坏物品,就对孩子大肆批评、怒斥,就会冷却孩子的好奇心,扑灭孩子的求知欲,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能力。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合理引导。

              1.满足孩子喜欢破坏的天性:如果有条件,最好给孩子提供一些廉价、安全的玩具,供孩子拆卸玩耍,满足他(她)好奇的天性。积木和拼插玩具是满足孩子好奇天性的极好玩具,用拼插玩具组装成各种模型,给孩子拆卸的机会,然后再鼓励他(她)将拆卸的模型重新拼装起来。一些可以用来敲敲打打的玩具,如小鼓、捶打玩具等,也可以满足孩子喜欢敲敲打打的“破坏”天性。

              2.和孩子一起拆开玩具:家长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并且参与到孩子的“破坏”行动中来,因为孩子“破坏”的过程,是一个手、眼都在活动的过程,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所以,当家长看见孩子把机器人拆了,应该蹲下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机器人里面是什么啊,怎么会动啊?”……引导、帮助孩子一起寻找结果,然后再跟孩子一起把拆开的玩具恢复原样。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破坏——探究——重建中获得心理的满足,也提升了孩子对事物的认知。

              3.给孩子的破坏行为制定个规则:当孩子出现“破坏”行为时,父母首先要屏蔽一切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花瓶、暖瓶等易碎危险的物品要摆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锁好抽屉,给电源插座安防护装置……然后给孩子建立一个概念,哪些东西可以“破坏”,哪些不可以。如孩子把杯子摔碎后,要表情严肃地告诉孩子,“瓷宝宝”怕摔,不能玩;同时拿出一个塑料玩具告诉孩子,“塑料宝宝”不怕摔,可以随便玩。这样,孩子就逐渐明白了“破坏”游戏的规则。

              4.引导孩子去思考:家长们在鼓励孩子“破坏”的行为之余,还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引导孩子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提些问题让他们去猜、去想,比如,闹钟滴滴答答地走,家长可以向孩子发问:“闹钟为什么会响,为什么会走呢?”还有在孩子玩皮球时,可以问孩子“皮球为什么一拍就跳很高,如果把气放了,还能跳那么高吗?”在问题提出后,孩子可能会充满疑问,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家长就可以把一个旧闹钟,或者孩子不爱玩的小皮球,和孩子一起拆开,带领孩子从“破坏”中寻找答案。

              总之,孩子搞破坏正是他(她)探索欲望的体现,是他(她)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求。在正确理解孩子破坏行为的基础上,家长采取一些措施,积极、合理地引导孩子,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改掉爱破坏东西的坏习惯。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钢琴曲速算法双方

                        • 上一篇:幼儿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表现在哪几
                          下一篇:幼儿园园本教研方案的幼儿的行为表现怎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