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孩子怎样和同伴相处?

              你好我之前是幼师,我认为,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而且也容易适应新环境。然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家庭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自我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小班的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为孩子创设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学会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才会爱交往、会交往。

                

                一,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一起玩是毫无意义的消磨时间。所以孩子想出去找朋友玩时,家长就会找出一些理由阻拦,有意无意地限制和减少孩子与同伴的交往。教师首先要与家长沟通,向家长讲明孩子们一起游戏的重要意义,让家长知道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习合作、互助。建议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建议家长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如闲暇时多带孩子到公园、小区的绿地或亲戚朋友家去玩,鼓励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多与他人交往,多让孩子邀请伙伴来家里做客,多给孩子创造结交小伙伴的机会,千万不要因为嫌吵、怕乱、怕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拒绝让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对做客的孩子要热情、温和,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自主自由的交往环境。同时也建议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到别人家做客。

                作为教师,在幼儿园里也要有意识地创设幼儿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孩子的交往面得到新的发展。幼儿之间的交往伙伴有一定的选择倾向,那些思维活跃、活泼开朗的幼儿常常能找到游戏伙伴。而那些不善表达、不善与人沟通的孩子往往游戏伙伴也很单调、贫乏。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参与幼儿活动,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调节幼儿交往伙伴的对象,使幼儿在集体中喜欢与同伴交往,这样不但使他们与人交往的心理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了经验,促进了发展。如:在晨间的谈话活动中,鼓励孩子谈谈来自幼儿园之外的消息,不善言谈的南南带来了和妈妈去动物园的照片,教师马上拿给大家看,并且请她向小朋友介绍照片上的人和景物。区域活动时,除了幼儿自身游戏,选择伙伴以外,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适当人为地干预他们的活动,给孩子创造交往机会。幼儿彤彤抱着一个娃娃独自坐在角落里摆弄,教师就让活泼开朗的瑞瑞做她家的爸爸,这个角色游戏又重新开始了。

                

                二,小班的孩子,他们之间开始有了喜欢在一起游戏的兴趣,但在游戏中常常还会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或有互相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这都是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造成的。因此,让孩子们学会一些友好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幼儿知道礼貌待人,孩子与教师与同伴与家长之间见面能相互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说没关系等等。

                其次,通过谈话活动,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图书、玩具拿出来一起与朋友分享,跟小朋友和老师说一说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拉手,抱

                一抱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

                最后,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虽然小班孩子年龄小,但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解决问题也有自己的方法。教师可以针对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如:只有一个玩具,两个朋友都想玩,怎么办?小朋友打你时,应该怎么办?引导幼儿归纳总结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如两个人轮流玩或者两人一起玩等。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加入幼儿的活动,这也是让幼儿学会交往技能的良好途径。教师加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往往能带动幼儿的热情,激发他们交往的愿望。活动中,教师利用游戏角色身份,暗示某些小朋友怎样与同伴交往。比如幼儿阳阳很想加入涵涵他们游戏里,但不知怎么加入,呆呆地站在一旁,这时教师就要带着阳阳跟涵涵商量,让阳阳参加到游戏中,孩子们愉快地接纳了阳阳,开始了新的一轮游戏。

                

                三,孩子个体发展是不平衡的,让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请性格开朗的孩子多和性格内向的孩子接触,让他们在交往中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影响。这样,他们的交往会更加开心。

               

                四,自我中心是小班幼儿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由于自我中心的影响,幼儿的行为大多从利己的观点出发,这与现代社会要求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观是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因此,我们帮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发展利他行为。

                首先,教师利用文艺作品,对幼儿进行形象的教育。幼儿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直观生动的形象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教师通过故事、儿歌、动画片等文艺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来教育幼儿,同时,要求父母和本班教师做好幼儿表率作用。研究表明,成人间的和谐相处,愉快合作,这样就会有利于幼儿团结、友好等积极情感的培养。在交往中也易被人接受。

              其次,幼儿的行为除了从父母、教师等成人那里学习模仿来的以外,绝大部分是从同伴那里学来的,他们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可以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作为教师,积极鼓励交往较好的幼儿,是帮助幼儿获得交往信心的重要来源。

                最后,角色游戏也能帮助幼儿发展利他行为。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幼儿潜能开发课程半大线谱

                        • 上一篇:幼儿园过渡环节的安排和衔接感悟?
                          下一篇:如何和孩子相处?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