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依恋行为的情绪和行为分别有什么不同的表

              一、依恋的含义及发展过程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当捕食的动物发现真正的危险时,孩子需要一种机制是自己与他们的养育者紧挨着,这样可以获得保护,提高生存的机会。依恋主要表现为啼哭、笑、吸吮、喊叫、咿呀学语、抓握、身体接近偎依和跟随等行为。这一阶段的婴儿显得十分“粘人”,其实这是婴儿具有的一种积极情绪——对母亲的依恋。依恋形成的主要阶段是六个月到三岁,在同成人较长时期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这个期间婴儿对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一般情况下,母亲对婴儿的照顾使得他们对母亲产生不一样的反应,在母亲面前婴儿将表现出偏爱,抓、握、哭、笑等动作,这些动作会引起母亲对孩子的兴趣和爱护,从而使婴儿得到满足。通过这种交往,母子之间的情感联系与接触得到了增强。但是对陌生人的反应要少一些。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2岁)。从6~7个月起,婴儿对母亲的依恋更加强烈,与母亲在一起时特别开心,当她离开时则哭喊,不让离开,别人还不能替代。母亲的存在给了他们许多安全感。第四阶段: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婴儿逐步理解到母亲的情感和需要,与母亲形成一种伙伴关系,在母亲离开时能表示理解。二、 依恋的测量和类型婴儿为了得到安慰或进行其他活动,更可能接近依恋对象,当依恋对象在旁边时,婴儿感到害怕的可能性降低。艾斯沃丝等利用母婴分离反应设计了一个“陌生情景”。婴儿在与母亲或父亲分离时,以及母亲或父亲回来时都会有不同的表现。这样的测量固然有不少局限,但经过艾斯沃丝等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利用婴儿在陌生环境中的表现作为依恋性质评定的方法,将婴儿依恋划分为三种类型:安全的:表现出舒适、安全的总体特征。这种类型的婴儿在母亲的陪伴下可以很好的学习或玩耍,能自信的探索问题,不总是注意母亲是否存在,但是在紧张危险的情况下,就会立刻回到母亲身边;回避的:这种婴儿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就像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反抗的:反抗性依恋的儿童逢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是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表现出极度的反抗,但与母亲在一起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可以说是一种本能,这个过程是相互的,母亲喂养婴儿的模式对以后婴儿形成的依恋类型有一定的预见性。母亲的教养行为如:反应性、积极的情绪表达、社会性的刺激都会使婴儿对母亲形成很好的依恋。因此,母亲或别的照顾者在抚养婴儿时要具有敏感性和同步性,即对于婴儿发出的各种信息能敏感地及时作出反应,同时在与婴儿相互作用时,尤其是在指导儿童时,充满热情、鼓励和温和。母亲对婴儿的反应性,部分是由儿童自身的气质特点以及母亲本身先前存在的倾向造成的,母亲必须学会合理地养育儿童的行为方式。

              幼儿正是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幼儿从出生就缺少安全感,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安全感,父母也有耐心和爱心去对待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松树脊柱侧弯早教儿童早教

                        • 上一篇:厦门幼儿游乐场 厦门哪里有幼儿可以玩的游乐场
                          下一篇: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简述依恋的类型及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