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育行为儿科学的评估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童发育及心理行为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亦越来越突出。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无法用躯体疾病解释的行为问题,如儿童保健工作中如何评价儿童的发育水平,发育中是否存在问题或缺陷,对发育异常者如何制定干预措施,及如何评价实施干预效果等,尤其是早期儿童,年龄越小各种心理行为障碍的临床表现越不典型。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儿童进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早期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是指3岁以内婴幼儿的神经心理发育,其内容主要涉及感知觉、语言、动作、适应行为和社交行为方面。

              如何鉴别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异常状态

              儿童在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与障碍,大多属于发育过程中特有的障碍,它们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出现尚属正常,只有当表现得过分突出或者在不适宜出现的阶段出现时,才被认为是异常的,与心理疾病一般也没有特殊的关系。 一般来说,判断儿童正常心理和行为的标准如下: (1)心理表现与年龄相称; (2)行为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并参与社会生活; (3)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所处社会的语言等; (4)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懂得奖与罚的意义,并能遵守有关的法则; (5)能正确处理与小伙伴的关系; (6)能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其情绪表现与环境要求相一致。 由于儿童正处于发展之中,年纪较小,尚未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薄弱,心理与行为的易变性、波动性比较突出,所以,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使成人为难、不易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见足就是雨,动辄便说儿童有心理问题。 那么,,即如何鉴别儿童是否具有心理问题呢?我们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的心理表现是否与年龄相称。 某个年龄常见的,而且是正常的行为,到另一个年龄阶段依旧存在,就可能是异常的了。例如,3岁儿童夜间尿床是正常现象,但是8岁或10岁还尿床就不正常了。再如,大部分学前儿童都怕动物和陌生人,这是正常的现象,但小学二年级的儿童还害怕动物和陌生人,这就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了。因为这个年龄的儿童人多数怕生病、怕犯错误、怕老师批评和同学讥笑,而不是怕动物。 2.特殊心理表现出现的频率。 儿童的某种不太正常的心理表现如果经常出现,就需要注意了。例如,大部分儿童都有一两种惧怕,如怕黑、怕大声等,这种惧怕不需特殊帮助也会自行消失。但是儿童若有多种惧怕、十分胆小,甚至不能独自接触社会,这种表现就不正常了。再如,小学儿童每月可能会发几次脾气,这也是正常现象,但若儿童每天至少要发一次脾气,那就应该查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并应及时给予帮助和教育了。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差不多六一作品简介

                        • 上一篇:早期智能发育筛查
                          下一篇: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是检查什么啊,怎么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