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分限制孩子吃零食的欲望,会造成孩子心理上

              朋友你好。

              朋友提到的问题是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在这里我也想讲讲自己的一些看法。

              心理缺陷确实是存在的,并且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同在于,有些朋友表现的比较明显,有些朋友是在一些比较隐秘的方向有缺陷。而心理缺陷的存在也确实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但我们已经不注意几十甚至几百年了,我们是否就只收获了负面的结果呢?

              既然我们用到的词是缺陷,那么也就是说这些东西是在过去我们缺失的一些东西。而在我们知晓心理缺陷之前,先接触的应该是生理缺陷。大家也都知道,生理缺陷很多时候是先天性缺失,并不能通过后天改变,但是心理缺陷不同。因为我们的内在并不是说固定下来就不能改变或者一直保持一个状态,我们的内在受很多方面影响,是动态的,也就存在后天改变的可能。

              用最直观的例子,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在特别完美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成长过程中也都会与父母或者其他人闹过矛盾,有过让自己后悔的事情,那么,就可以说对于过去我们是缺失一些东西的。但是成年之后,我们也都做出了一些改变。

              在这里就有两点我觉得应该重点提一下:

              第一,从小到大的成长是一个必然有缺陷的过程。

              原因在于:无论家庭和社会对我们的成长有多照顾,总会有一些是照顾不到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个人具备选择权,很多时候不是父母照顾的好、引导的好我们就能听明白,就能理解,甚至做到,可能我现在只是想玩游戏;成长的过程往往是具有局限性的,也就是我们往往只能集中注意力让自己某方面成长,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去考虑其他,这样其他的就可能存在一定的缺失;我们的精力有限,总要做出取舍,如果我这会儿不想玩游戏,确实想得到一些东西,但我的精力限制要求我必须去做出取舍,留下一些东西,缺失一些东西;即便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某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长和收获,也不代表,在未来这些方面的成长就足够了,还需要成长,就使得我们更要做出合适的选择。

              那么,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每个人身上都肯定是存在一些缺陷的,这是正常的,并且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第二,缺陷是每个人的一部分,即便要解决也要从自己出发。

              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以及我们对过程的理解,造就了现在的我们。但我们有能力改变一些缺失的时候,我们确实变得更好。但是在看待缺失或缺陷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更宽容更接纳一些。

              它和其他部分组成了现在的我,虽然有时候给我带来了不良影响,但我本就是一个普通人,我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做的很好;精力有限,总得做出取舍。

              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态度,我小时候吃了很多苦,那么我的孩子不能吃苦,所以对孩子很溺爱。我当然很能理解这些家长的用心。但是,我是基于小时候吃了很多苦,所以才不想让孩子吃苦。也就是那段经历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缺失,我们在用对孩子好来弥补对自己过往的缺失。我们可能会感觉好一些,但过度的溺爱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呢?也许,会让他在社会上难以独立的。这是家长想要的么?

              那么,我想这里表达的意思就已经明确了。

              过分限制孩子吃零食的欲望,是否必然会带来心理缺陷,在这里是不能这么绝对的看的。虽然,任何过分的行为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这个行为对孩子产生何种影响,孩子本身对这个行为的看法更为重要。我们这里说的吃零食,而不是不让孩子吃饭,所以,孩子的基本生存需求是满足的。如果孩子认同这样的行为,这个行为没有带来很多的矛盾和反抗,那么,它产生的积极意义也就比较多。

              但其实很多时候,这是比较难把控的,因为任何行为都包含了积极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过分限制即便在孩子认同的前提下,也可能带来过分完美,偏执等负面影响。而这也再次佐证了,成长是必然伴随缺陷的。我们对待自己的缺陷,对待孩子的缺陷都应当秉持宽容接纳的态度。有了这个态度,我们在想要做出一些改变的时候,才更轻松更有动力。

              当然,成长中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多方面的,单一行为有时候并不足以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而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

              有次我在某培训机构和机构里孩子的家长交流的时候,我问过他们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培养什么样的后代”。

              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我们想要孩子能够真的有出息的话,那并不是我们只养活他,让他用心学习,不操心其他方面,就能够做到的。而这样的模式,更偏向于养“宠物”,而不是培养继承人。培养和养活,这是两个很重要的词。

              当然,现今社会,家长其实是很辛苦的,为了生存往往没有很多时间去照顾培养孩子,孩子不出一些问题,自己能够一些休息时间,家长就烧高香了。所以有时候我们把更多的负面情绪带给家里,影响了孩子;把自己身上气撒在孩子身上;追求一些诸如命令,打骂之类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达到教育目的,为的是自己能静一静。

              但是孩子在小的时候,是没有是非观念,价值观念,对错观念,除了本能没有任何心理防御能力的,他唯一会的学习方式是模仿,而模仿的对象自然是自己的父母。在这个时候我们自身的一些不良的东西是很容易被孩子学过去的。在这里,要说一个题外话,抑郁焦虑是确实存在的,不是矫情。抑郁焦虑对孩子成长是有负面影响的,因为如前所说,孩子会学习父母,并且抵御不了家长负面情绪的侵扰。有的严重的,会留下非常重的心理阴影,持续几十年。一些负面的东西,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展现出来,如果展现了,也别着急,做好后面的引导,未来很长,有足够的机会去改变。毕竟人无完人。

              是的,人无完人,基于孩子唯一的学习方式是模仿,我们就可以提出来,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甚至家庭问题,如果我们自身和这个家庭散发出的更多的是积极因素,那么,这要比我们更多的陪伴引导说教来的更有价值。所以,解决自身问题,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我解决好自身问题,带给另一半带给这个家庭的负面影响较小,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减小,夫妻关系也会比较容易处于一个好的状态;另一方面,我们自身以及夫妻关系将会传递出更多的积极影响。

              也许,以为结了婚就这样了,就可以不用做太多的想法,可以稍微改改了。毕竟如果我们传递给孩子很多负面因素,短期内可能给我们一些空间,但未来,这必然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多不和谐。

              父母对孩子的爱我很伟大,但有时候我们必须要思考,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我们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我们的行为是否是他需要的。

              若干年后,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开始自主选择生活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把注意力逐渐挪回自己身上,去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一些问题,去相信孩子总会寻得出路,去相信孩子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呢?我想我们不可能做到完全放手,但如果我们不是把它当作温室花朵去培养,和他一起经历了风雨,那在他独立之后,也许我们会有更多的宽慰和底气。

              也许当我们或自己的孩子,回想起父母,脑中想起来的是“我知道他们很努力,很努力的对我,虽然有争吵,虽然有矛盾,虽然有不和,但我知道他们也只是普通人,会犯错,也不完美,但他们依旧是我的父母,是我最爱的人,也是最爱我的人”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放手。

              当然,生活中总有一些我们释怀不了的东西,我们也都有权力继续抓着不放,但生活并不容易,有时候我们需要放过自己。

              成长,是一个毕生话题。有些问题,确实是我们暂时解决不了的,但未来也总会有机会让我们去解决这些。所有需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都会成为我们的拖累。虽然我们不能解决所有,但也正是有了承受,人生才有价值。

              祝好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认知河内音效

                        • 上一篇:为什么五岁的小孩会得精神分裂症?
                          下一篇: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有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