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幼儿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态度转变

              一、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时候扮演的是管理者与控制者,师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者的关系,尤其是小学生,贪玩好动,自制力差,这的确需要教师来调控,但是教师却将此简单地理解成管理,认为服从管理的就是好学生,不服从管理的就是坏学生。小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其思维被局限在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应试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唱着独角戏,而学生只是课堂的听众与看客,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从属地位。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这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切实的要求,即要由以往的管理者与控制者转变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把课堂这个大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而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教师是这台舞台剧的主持者与设计者。这样的课堂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习有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正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所不断追求的。
                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提问的质量与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问只局限于表面层次,通过阅读文本便可解决,教师对问题答案以对与错来判定,学生处于被动消极地位,所学到的知识虽然说也是通过学生的阅读来解决的,但是这些问题只是肤浅、表面的,教师没有将问题引向深处,其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很难实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我们要将学生引向深层次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这对教师指明了方向,需要教师实现两个转变:第一,创设愉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构建过程,而不是书本知识的复制过程,我们要将知识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多向交流,要注重课堂生成的处理,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把学生的课堂反应引向更高的层次,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发现问题,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第二,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新课程标准提倡以人为本,倡导发展性评价,以使学生增强信心、体会成功。因此我们要摒弃以往教学中的终结性评价,落实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间的个性差异,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发展。
                三、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为学生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放任自流,教师不管不问,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而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来,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小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认知能力较差,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此时教师要为学生理清思路,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促其改正错误,清除障碍,勇往直前,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成为师生良性互动的过程,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这样既实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传道、授业、解惑”,年复一年地将书本上不变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新课程改革倡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要摆脱教书匠的角色,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开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积累总结经验。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的实施者,还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学生与课程,学习新理念,运用新手段,开发新资源,成为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能力,由课程的执行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只有具有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才能深入挖掘教材,整合教学资源,将创新教育融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赐教译者娘胎

                        • 上一篇:学前教育作业: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有哪些不同
                          下一篇:小孩学习态度问题案例,请大家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