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商低不会聊天,想读几本相关书籍自我修炼一

              老兄,你这问题一个人一个观点,十个人给你推荐20本书,看的过来啊!

              我推荐三本书。

              第一本《道德经》,讲究事物发展规律,其中好多辩证法的应用,可以提高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避免专牛角尖儿。

              第二本《微表情心理学》,主要内容是讲人际交往中,如何通过对方的情绪,表情变化,发现对方的真实内心想法。这在我们人际沟通过程中学会察言观色,提高沟通效率和避免尴尬!

              第三本《明朝那些事儿》,本书虽然是历史题材,但书中对人物的分析,上至皇帝下到普通官员,人物格局跨度大,人物性格也千奇百怪,有正直浩然,有魑魅魍魉的,有大智若愚,有睚眦必报的!等等!我想我们也可以从中有收获的!

              最后我想说,情商低一是在现实中没有受到过严重伤害,还没有学会圆滑变通,二是情商有些成分是孩童时期形成的,不好改变,三是情商有遗传的因素!

              最后说一句,好像《方与圆》也可以看看,讲做人就要像古代的铜钱,“内方外圆”!

              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情商?

              情商的核心内容,是对于自我和他人情绪的有效认知,以及对于自我和他人情绪的有效管理。但这两者,是 要靠案例积累的。完全靠自己体验。

              有句话叫做“愚者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智者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小说、传记、历史,各种各样的读物 ,里面都充满了大量的情感、心理、关系案例。但是读书还是要经典,尤其要精通一门经典,通过经典找到最核心的问题,打开内通达通路,实现人生的通达。

              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鲁迅

              一、情商首先是感应模式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实际上是在说: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过多的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横流的诱惑而保持适当节制的生活方式。外在的刺激(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畋猎……)都会造成内在身心的紊乱,而容易使身心失去平衡,所以引起情绪的波动。所以,老子其实也在警示我们,不要被花花世界迷失本性,就要即刻保持“明达”之心。

              当然,我们生活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自然会有无数的诱惑:快速的财富增长,贫富的差距使我们产生了对比之心,攀比之心,高傲之心,卑贱之心;花花的世界,让我们生活充满了色彩和幻想,充斥着梦想奔放的未来……

              外因终究要作用在内因才会起作用,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的复杂和变化,关键是我们是否还有一颗安定的内心,一个平衡的心智模式来面对。

              二、内心的平衡机制紊乱——心智模式

              心生,一切便随之生起了。所以,心是奇妙的东西,它孕育着喜怒哀乐,孕育着七情六欲,孕育着爱。所以,心,是我们创造生生不息之万物的种子,是我们演化精彩纷呈的起源。

              种子是生发一切的根源,只有把它埋在泥土里并加以灌溉,才能长出根来。而有了根,方能长出许多的枝叶,以此来展示生命的存在与丰富。

              每个人都有一颗与生俱来的种子。不但是人、神、鬼,甚至动物、小虫子等等,都有那么一颗种子。人与动物会有各式各样的情感和生活方式,全都因为它们有一颗种子——心。而展示精彩的程度与力量,取决于心智成熟的程度。

              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间,都有发脾气的时间,人的能量越大,往往脾气就越大,人有七情六欲,遇到不同的事情,产生不同的情绪,是正常的,你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气场”,这个气场,实际上,就是运气。

              气场平和的时间,人就顺,就平静,如果正能量占优,就会高兴、开心、喜悦,这就会给我们带来好的机缘和运气。如果气场不好,负面气场能量大,就会引发情绪过激,就会冲动,这个负面气场能量占上风的时间,就是人们常说的败运、坏运的时间,就会让你过激、冲动,言语不和,出现骂人、打人等情况。

              三、修行的结果是“第一念”的情,自然而然从内心流出来 。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现在,有很多人虽口念慈悲,但没有善信;而修行的人,又断除不了恶。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我们修道人听经听得少了,须知,道祖为我们讲经说法完全是心性的流露。何为心性?即《太上老君说了心经》中所说的“观真心,证真性,以得道”。看来,修炼心性是修道的基本法门。三教中,儒家修的是正心,佛教修的是明心,而道教呢?修的乃是存心。《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语点破存心厚道的人必有后福,存心狭小刻薄的人,固然当前兴旺,但不久必会衰退。所以存善心方可以变化自身的气质进而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一切,这就是所谓教化的力量。

              繁体字字的“感”和“應”,它们的下半部都有一个心字,可见感应就是要动心。三才贯通,都是有感应的。有感必应,随感随应。所以,《太上感应篇》开端这4句,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以时刻警醒自己。“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道祖早已给我们点破了玄机。试问一切众生,谁不求福报,谁不希望避免灾祸?

              中国人最讲理,讲的都是自己的理!你给他面子,他自己就讲理,你不给他面子,他蛮不讲理!所以,如果一人人蛮不讲理,从自身说是你没给他想要的面子!——曾仕强人的情其实是内在外化出来的结果,一个内外合一的人,就是一个简单的人,情绪自然而然又适合当下,才是最好的自己。如果一个人的内在与外在不一,就会形成一个“剪刀差”这个差越大,人格越破裂,这就好比,如果你撒一个谎,就会用无数个谎去圆,结果就会离本心越来越远。

              四、善择你的习惯!

              1、第一步是认识到习惯是怎么产生的。习惯本质上是惯性,一种继续把你一直做的事情做下去(或者继续不做你一直不做的事情)的强烈倾向。研究显示,如果你能坚持某种行为约18个月,你就会形成一种几乎要永远做下去的强烈倾向。在很长时间里,我没有意识到习惯对人行为的控制有多强。我在桥水看到过这种情况:有的人在抽象意义上赞同我们的原则但难以践行。我还观察到,我的一些朋友和亲人想实现一些对他们有利的目标,行为上却总是另一回事。后来我读了查尔斯·都希格的畅销书《习惯的力量》,让我眼前一亮。我在此处的介绍有限,假如你很感兴趣的话,我建议你也读一下。都希格的核心观点是,分三步走的“习惯回路”能起到重要作用。第一步是信号,用都希格的话说,“用信号来告诉你的大脑进入自动运行模式,以及使用哪种习惯”。

              2、第二步是形成常规,“可以是肢体性、心理性或情感性的常规”。

              3、第三步是奖励,这能帮助你的大脑发现这个特定的回路是不是“值得记下来以备后用”。反复练习可以加强这个回路,直到逐渐变成自动反应。习惯能让你的大脑进入“自动导航模式”。用神经科学术语说,就是你让基底核从大脑皮层那里接管控制权,这样你想都不用想就能执行。读都希格的书让我知道,如果真的想改变,你最好是决定养成哪些习惯,戒掉哪些习惯,然后执行。为了帮助你,我建议你写下自己最大的三个坏习惯。现在就写。然后从中选一个,下决心戒掉。你能做到吗?这将带来很大的改变。如果你能把三个坏习惯都戒掉,你的人生轨迹将大大改善。你也可以决定要养成哪些习惯,然后执行。我养成的最有价值的习惯是利用痛苦来激发高质量的思考。如果你也能养成这种习惯,你将明白是什么造成了你的痛苦,你该如何对待痛苦,而这将大大提高你的效率。

              4、第四步是坚持友善地训练“较低层次的你”,以养成好的习惯。我过去一直以为,较高层次的自我需要和较低层次的自我斗争,夺取控制权,但我逐渐明白,更有效的做法是训练潜意识的、情绪性的自我,就像教育儿童听话一样。你需要坚持慈爱友善地训练它,以让自己养成好习惯。

              最后,读什么书,一定要读经典的书,读书百篇,题义自现。有时候越容易读的书,其实越感受不到营养。就如《西游记》,真正的经不在灵山,而在路上……

              我是陈守一,一起洞察世界,观阅读人心!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基本点举手益智类

                        • 上一篇: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呢?
                          下一篇:请推荐提高社交能力、练习说话技巧的书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