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行为观察的基本要求

                   观察是幼儿教师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通过观察,教师能获得幼儿心理发展真实、丰富的材料,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提供有价值的依据。要实现观察的应有效果,教师必须在观察品质及观察方法上提高自身的要求,为此必须做到八个“应有”,即应有“爱心”、“童心”、“耐心”、“思心”以及应有目的性、针对性、连续性和客观性。

              1 观察应有“爱心”

              幼儿教育的艺术,首先是观察幼儿的艺术,更是通过观察去理解与尊重幼儿的艺术。如果没有一颗热爱幼儿、热爱教育事业的火热之心,就不可能真正去观察幼儿,即使观察了,你眼中充满的亦将是烦恼、怒气和忧愁。对于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言行,发生于幼儿身上的轶事,你也将“视而不见”或“见怪不怪”。相反的,如果我们拥有一颗热爱幼儿的火热之心,我们将视观察为己任,将全身心投入到观察中去,也将能及时地捕捉到幼儿话语中、目光中、手势中、步履中所反映出的种种困惑、愿望和喜悦。从爱幼儿到爱观察,从爱观察再到爱幼儿,就会使我们的观察活动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状态,真正发挥观察在教育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2 观察应有“童心”

              人们常说,观察只能知道“是什么”、“有什么”,却很难了解“为什么”。但我想,很难并不等于不能,关键在于你是否用一颗童心去观察幼儿。因为,有一颗观察的童心,你才能以幼儿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言行,并从幼儿的言行中去读懂他们心中的惊喜、困惑、企盼、需要……有一颗观察的童心,你才能以友人的天真和兴趣,像幼儿一样参与到游戏中,才能理解并尊重幼儿的爱好、兴趣和个性情感,获得关于童心世界最为生动、具体和形象的资料;有一颗观察的童心,你才能走进儿童,与儿童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好伙伴。他们也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秘密告诉你,你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才是真实的、深入的、宝贵的;有一颗观察的童心,你才能从悠然的一个闪烁不定的眼神中看到他们内心的渴望和不安,从他们“古怪的行为”中读懂他们丰富多彩的童心世界。如果缺乏一颗童心,就不能了解幼儿行为后面的缘由,也就提不出有效的引导策略。为此,应使自己的观察建立在牢固的《幼儿心理学》的基础上,自觉地以《幼儿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观察行为。在观察活动中,应学会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努力进入幼儿的内心世界。

              3 观察应有“耐心”

              在现实的观察活动中,有不少幼儿教师反映很难获得关于幼儿行为表现的典型信息。为什么整天与幼儿打交道的老师却有如此的困惑呢?我想,原因之一在于教师缺乏观察的耐心,总希望在有限的观察次数中就能获得所需的典型的行为表现或事件。殊不知,幼儿行为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而观察本身要求我们必须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不能人为控制,因此,那种企图在短时间里就想获得理想的观察结果是不现实的。同时,幼儿的行为也有个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一、二次的观察是很难了解儿童行为发展的全过程。为了获得理想的观察结果,幼儿教师应有“姜太公钓鱼”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应学会静下心来,耐心地捕捉发生于幼儿身上有趣的、有益的奇事乐事。

              4 观察应有“思心”

              顾名思义,“观”是“看”,“察”是“思考”,观察便成为“一边看一边想”的活动。缺乏思考的观察是不完整的观察,即便有“观”,也只能观其表面,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显然,这里的理论指的是观察者的思想。因此,幼儿教师应勤观察、勤思考,将观察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自己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才能捕捉到有意义的素材。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胎教是什么类型音乐新房子私生活

                        • 上一篇:父母怎样对待孩子的不良模仿?
                          下一篇:中国的教育存在什么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