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行为观察与评价案例分析有哪些?

              大同市幼儿师范学校是晋北地区唯一一所公立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晋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多年来为大同市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的幼教人才,本着服务社会、服务家长的理念,我和同组的王晓平老师对接了大同市蒲公英幼儿园,应园长和家长的邀请走进该园,对有攻击性行为的豪豪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观察与分析。

              观察周期为2个月,每周去一次,主要观察豪豪在幼儿园中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全面的观察,通过观察发现豪豪的攻击性行为表现比较明显,所以在观察中我们重点对豪豪和小朋友的交往过程进行了记录。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豪豪的引导建议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豪豪攻击性行为的纠正与应对措施。

              建议:

              1.对社区家长的家教知识培训必不可少。孩子早期的教育主要在家庭中完成,家长的素质决定了孩子的行为方式,现阶段虽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关注,但是却缺乏具体可行的方式指导,因此,提高家长的认识、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是目前社区早教工作的重点。

              2.幼儿园对教师的培训也非常重要。在幼儿园的具体工作中,教师工作在一线,她们对幼儿的表现了如指掌,对家庭的情况也比较熟悉。

              但大多数幼儿园只重视幼儿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忽视教育研究方法的培训,导致教师只关注教学质量而忽视幼儿心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如果对幼儿教师多进行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能够增强她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幼儿发展以及家庭教育的帮助会更大。

              反思:

              1.幼儿个案观察时间比较短,因为时间原因去的次数不够多,对幼儿的观察无法做到全面和细致,如果由幼儿教师进行观察记录,则观察会更细致,更能准确反映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准确分析幼儿的行为有更大的帮助。

              2.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家庭长期的教养方式有偏差造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的缺失,有很多家长都因为忙而忽视孩子的教育。

              还有的家长虽然也知道些理论知识,但却在自己孩子身上难以实现,还有的因为有爷爷奶奶参与教育,老年人溺爱孩子,导致教育方式不一致,形成孩子任性霸道的性格。

              幼儿常见问题及解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令家长头大烦恼的问题行为,比如:打人、插话、撒谎、嫉妒、哭闹、不合群……等。如何引导孩子有正确的行为和心理呢?这就先需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1

              打人、咬人

              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比如一起分享食物,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孩子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其他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

              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家长不让做一些事情,孩子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2

              插话

              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引起的,大体在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1、孩子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

              2、别人谈的或讨论的内容,孩子曾经听说过或有点似懂非懂,产生“共鸣”、激动,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

              3、孩子独自玩耍或独自尝试着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难,这时他急于求得帮助,可能会不顾场合打断别人的谈话。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处理方式。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事制宜”。即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导。当孩子对大人谈话内容提出疑问,或遇到困难求助时,家长可以跟孩子讲明,谈话结束后再解答,还可以再夸奖他一句:“你真爱动脑筋!”这样孩子是会谅解的。但事后一定要实行诺言,并教育孩子在别人谈话时不要随便地打断,告诉他这样做是不礼貌的。

              如果大人在闲聊时所谈及的内容使孩子产生“共鸣”,孩子因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打断别人的谈话,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不过,谈完话后应很委婉地指出孩子刚才随便插话是不对的。

              2、“相机诱导”。即家长要利用一切可以用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对孩子加以启发和诱导。如,看到了别的孩子在其父母和别人讲话时插在中间吵个不休而受到批评,就可以问自己的孩子:“刚才那个孩子做得对不对?为什么?”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3、“言传身教”。做家长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行”,这给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模仿性较强,且又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父母应树立起一个礼貌地与人交往的榜样。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化解学生票日程表

                        • 上一篇:幼儿习惯养成存在哪些问题
                          下一篇:幼儿行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