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幼儿入园常见的不适应现象有哪些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对策研究
              每到9月1日,幼儿园就会出现阵阵哭声,这样的日子会连续一两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老师和家长都知道这是新入园的小班孩子在适应期的正常反应,怎样能让幼儿尽快适应环境,缩短适应期的时间呢,这是我们教师每年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小班老师开学初的重要工作,更是广大家长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此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对策研究。
              一、幼儿的不适应现象
              (一)哭泣现象
              幼儿刚入园的不适应现象极大程度的表现为哭泣,而哭也分为好多种,从中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和情绪。
              1.整天哭:一般出现在入园后1-2天,幼儿看到的是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同伴,而且不论他怎么呼唤、寻找,亲人也不会出现,这时他会感到恐惧整天不停地哭泣。
              2.间续性的哭:这一般在入园后2-3天,这时幼儿对环境和老师同伴已不再陌生,不再恐惧,只是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如:有其他的老师或家长来看幼儿,听到家人的声音,看到门外出现家长,就勾起他想家的情绪时哭一阵,当不愿自己吃饭,不想睡觉时也会哭一阵。
              3.偶尔哭:这些孩子一般能参加游戏、吃饭、睡觉等日常活动,但听到或看到其他幼儿哭时,也会跟着哭哭。
              4.入园时哭:多数幼儿经过前面几个阶段,情绪基本稳定,只是早上来园时会以各种理由推脱和哭泣。
              (二)离群现象
              1.独处:这些幼儿通常表现为不合群喜欢独处经常一言不发,不和老师同伴言语,做任何事情总是小心翼翼,总感觉心中紧张而恐惧。
              2.恋物:他们喜欢拿着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一直不放手,吃饭、睡觉甚至拿着上卫生间,如果老师要求他放下就会用哭闹来反抗。
              3.拒绝:这类幼儿常常表现特别激动,拒绝任何事包括吃东西、睡觉、小便等,当教师要求他们时,常常会以哭泣、跳脚、打滚甚至和教师打闹等来表示不满,以及他们极度想回家的心情。
              二、幼儿的不适应原因
              (一)主观原因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从出生起,便逐渐发展和形成了对父母或其他直接养护者的依恋。依恋的对象成了幼儿安全的象征,是幼儿得以信任、依赖的人。幼儿一旦与之分离,便会从心理上感到不安全,从而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急、不安、哭闹、恐惧等各种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的症状。当诱饵离开熟悉的家园进入陌生的幼儿园时,他们就会有入园焦虑。这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当孩子10月大时,开始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区别于妈妈的独立个体。他讨厌同妈妈分离的时刻。而1-3岁,孩子会依恋家中的某一个人或某一件物。并且幼儿对亲人的依恋程度越高,分离焦虑程度也就越严重。
              另外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宝贝,入园前什么事情都是家长操办,做什么都有大人陪伴,他们的依赖心理严重,独立性更差,比如吃饭、睡觉、穿衣、如厕都不会。而进入幼儿园生活自理方面的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动手,所以他们的心理压力相对增强,也影响了他们的入园适应。
              (二)客观原因
              现代人的家庭结构和家庭教育观念影响了孩子的入园适应。家中的长辈觉得孩子都是“宝贝”,一切以他们为中心,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家长会陪幼儿吃饭、睡觉、游戏,不让孩子离开家长的视线,不带孩子去有危险隐患的场所。这样保护使幼儿失去了自己动手和与同伴游戏的机会,也失去了一个人面对陌生环境的可能。当面对幼儿的入园适应时,家长所持的教育观念也是以满足幼儿的要求为主,总是和孩子讲条件,用物质来代替教育,更是激化了幼儿的情感。在说到幼儿的不适应总会帮孩子找理由,孩子回家后家长首先关心的是今天幼儿园里小朋友欺负了没有,带去的东西损坏了没,而非关心今天是否交到了新朋友,是否参加了有趣的活动,心情是否愉悦。另外当幼儿以各种理由推脱上学时,会相信孩子而非追求事实真相,给孩子造成假象,只要说出一个理由就可以不上幼儿园等等,久而久之幼儿的入园适应更加不易。
              教师对于幼儿入园适应的态度和教育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有的教师总是认为幼儿入园焦虑是正常现象,过了一段时间就会适应的,却不知越早适应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帮助越大,所以端正态度,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幼儿的入园适应能力是小班教师的首要任务。
              三、幼儿不适应的对策
              (一)入园前的适应: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教师和家长应提前为幼儿做好入园前的准备,让幼儿早一步了解情况就能早点适应。那么入园前应做好哪方面的工作呢?
              1.心理适应:行动上的适应不如心理的适应,只有心里认同老师和同伴才会乐于投入集体之中,较快的过渡。在这方面老师家长都应帮助幼儿适应:例如教师的提前家访,走进家庭接近幼儿,与幼儿建立初步的感情;家长提前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熟悉环境,与同园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互相熟识建立关系,与幼儿聊聊幼儿园的游戏场所,聊聊与小朋友游戏的快乐,聊聊老师的亲切等等,让幼儿知道上幼儿园是自己必须经历的生活,同时感受学习是快乐的事,使他们的心理提早承受,有个“前适应期”会让幼儿的入园简单化。
              2.生活适应:独立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往往比动手能力差的幼儿提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因为会生活自理的孩子往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强,个人的情感体验升华的快,所以早点让孩子学会独立是重要的一步,特别是吃饭、如厕方面,只有孩子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才能跟上学习的步伐,对自己才有一定得信心,觉得长大了会骄傲会自豪,快乐的情感得到升华,适应性会更强。
              (二)入园后的适应:孩子入园后的适应往往比入园前的适应更重要,因为入园后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天天接触老师同伴,天天在这个环境中生活,不仅利于幼儿的适应,同时也影响幼儿的适应。
              1.环境适应:幼儿喜欢在熟悉的环境生活,一旦离开这样的环境就会产生焦虑,从而不适应,所以幼儿对幼儿园的适应环境创设很重要。教师在了解幼儿的特点和习惯后应尽量给幼儿一个熟悉的环境,除了教室布置上突出和谐温馨的家园主题外,在家访时可以收集幼儿家长的照片布置在活动室,收集幼儿喜欢的物品放置在活动区,挂置幼儿认识的动漫图片,谈谈幼儿知道的话题,播放幼儿熟悉的歌曲和动画片等。让幼儿走进幼儿园就能找到自己熟悉的东西,有一定的寄托,情绪得到满足。另外教师的态度也是一种环境适应,“爱”孩子大家都会,主要是要幼儿感受到你的爱,体验到你是最关注他的,会像妈妈一样给与帮助和爱护,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好话是小班幼儿最高的奖励和快乐。
              2.生活适应:幼儿入园后最大的不适应就是生活上的不适应,教师应帮助幼儿逐步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渐渐的走向适应,不能有一口吃个大胖子的思想,要明白幼儿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教育。比如吃饭时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指导他们正确的拿勺吃饭,半扶半拉的一步一步养成习惯。还可以允许幼儿带自己喜欢的玩具(依恋物),延缓幼儿午餐午睡时间等都是降低幼儿入园焦虑的有效对策。
              3.学习适应:幼儿一旦入学就是一个群体,就要参与群体活动,接受知识的熏陶,养成一定得习惯,而小班的孩子幼儿年龄的特点,对于学习的意识只限于和同伴一起玩玩具、一起游戏,所以我们的各种活动要与游戏相结合,学习游戏一体,在游戏中学习规范准则,学习新知识,提高认知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另外3-4岁的幼儿不适合组织过于安静的活动,因为安静的环境会使他们想起家人,因此组织大量有趣的教学和游戏活动至关重要。除了组织集体的活动外,还可以开设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大带下活动、自主的区域特色活动等,从中将单调、枯燥、重复性强的学习活动与生活活动情境化,趣味化。
              幼儿的入园适应不仅仅是短暂的开学时期,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面对幼儿的适应可能会达一年甚至更长,所以教师和家长都应做好准备,共同合作,积极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家园共育,为幼儿的入园适应划上完美的句号,为幼儿今后的人生之路添砖加瓦。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子规怎样正确胎教多长时间大于

                        • 上一篇:汽车上线检测有些什么项目?
                          下一篇:家长幼儿安全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