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的行为培养有哪些方面(幼儿的行为培养有哪

              一、怎样培养幼儿分享的行为?

              我大女儿两岁多的时候,只要在她手里的东西,谁要都不给,走到哪都被人说“小气鬼”,甚至回老家的时候,都被亲戚各种嫌弃。

              而且,她的东西别人不能碰,不能拿就算了,连我的东西也不准别人碰,真是服了。

              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书,里面有讲到儿童物权意识的发展。我想我孩子应该是处于物权意识的敏感期了,对于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分的很清楚,这是我的,那是我的,谁也不能拿走。这些表现是很正常的。

              相反,如果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表现,给孩子贴上小气的标签,那孩子以后可能真的就不懂跟他人分享了。

              那么,要怎么样让孩子学会主动分享呢?

              1、不要逗孩子。

              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亲戚看到孩子手里正在玩玩具或者吃东西,会假装很想要,”给我玩一下,好不好啊?“或者“给我吃一口,好不好?”如果孩子说好,就说”不要了,逗你玩的啦。“如果孩子不肯,就假装嫌弃地说孩子真小气。

              这样会混淆孩子的认知,为什么你找我要东西了,又说不要了,为什么我不给你就是小气?经常被这样逗弄,孩子就不懂判断什么情况该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什么情况不该给。

              所以每当有这样的亲戚逗我家孩子的时候,我都是很不客气地阻止的。

              2、不要逼孩子分享

              家里有客人来或者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孩子经常不同意把自己的喜欢的玩具拿出来一起玩,很多家长会碍于面子,强迫孩子分享,这样其实是很不好的。

              让孩子明白,自己东西自己有权利决定,如果自己很宝贝很舍不得的东西,不借给别人不分享给别人是正常的。同时让他也明白,别人有东西不分享给自己也是正常的。

              3、大人示范,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前面提到我女儿因为“小气”被人嫌弃后,我就一直想,怎么才能让她学会大方一点呢?我觉得在没有比示范更直接的方式了。

              于是,每次给她零食水果,我不再直接给她,而是先自己吃,边吃边说这是我最喜欢吃的的东西了,你喜欢吃吗?要不要也来一点?那我就分你一些吧。

              这样慢慢地,她也会学我的样子吃东西分给我了。每次她分给我的时候我都表现的特开心。我们还经常一起说要给爸爸留着,爸爸下班回来吃到我们留的东西也是表现的特别开心。

              要去亲戚朋友家,也一起提前准备东西,如果是有小朋友的,也不忘提醒她,你要带什么零食和玩具去跟她一起玩呢?

              有客人要来家里的时候,也提前和她说好,要准备什么招待客人,哪些玩具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舍不得跟别人一起玩的,建议她提前收好。

              4、通过讲故事,读绘本来引导

              现在有很多性格养成的绘本,关于分享主题的也很多,可以经常和宝宝一起阅读,让孩子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学会分享。

              二、好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让他做一些静的游戏,逐渐改变他好动的习惯。

              三、幼儿自主如厕行为包括哪些方面?

              自主如厕包括自己动手脱裤子大小便和清洁工作。

              四、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为的概念界定?

              中班幼儿年龄大概在四岁左右,这个年龄的幼儿对环保意识应该是有的,因为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加强,幼儿还没进幼儿园父母在家都会很自然而然的告诉幼儿一些环保方面的知识,虽然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什么是环保并不清楚,比如,在宝宝吃了饼干时我们会教会宝宝自己把饼干袋子丢进垃圾桶里,在室外活动时也要随时告诉幼儿不能乱扔垃圾,告诉幼儿什么是垃圾箱,这样久而久之在孩子心里就会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垃圾随时丢进垃圾箱,这就是习惯的养成

              五、中班幼儿行为规范的培养的目标?

              中班幼儿行为规范的培养目标:热爱祖国,尊敬国旗。

              爱父母,爱老师,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喜欢幼儿园,爱小朋友,遵守集体规则。

              礼貌待人,会使用礼貌用语,能注意倾听别人讲话。

              会听从劝告,不随意发脾气,乐意帮助弱小和有困难的同伴,懂得礼让,不争抢、吵闹。

              懂秩序,守规距,起坐轻便,离座时,桌椅、物品要归位,轻开门窗。

              诚实、勇敢、不说谎,未经允许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

              能友好地与同伴一起活动,不打扰和影响他人。

              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行为习惯?

              ① 表达便意和如厕需求:观察幼儿有排便迹象时,引导其用语言描述。

              ② 将便意和如厕联系起来:观察到幼儿有排便迹象时,可提前提醒幼儿坐在便盆上完成排便。

              ③ 使用儿童便盆如厕:通常餐后20-30分钟内儿童排便概率较大,可提前提醒幼儿坐在便盆上完成排便。幼儿尝试成功后及时积极回应。如发现不规律排便,可2-3小时尝试一次。但训练不可过于频繁,以免影响儿童便意感受和排尿控制练习。每次坐盆5分钟左右如无排便则停止,隔段时间或待出现便意时再做尝试。

              ④ 逐渐脱离尿布:视情况给幼儿除去尿布,既便于幼儿有便意时快速坐盆,又能在坐盆失败弄脏身体时感受排便过程。

              ⑤ 失败正确处理:训练过程经常会出现控制失败,即使如厕训练初有成效时,也可能重新出现如厕失败现象,可能与儿童相关能力仍未成熟,或试图进行更复杂的控制,或专注玩耍有关,养育者对此现象应有心理准备,不可因此指责、羞辱儿童,不应表现出厌恶或暗示羞辱感,冷静地进行清洁处理即可。

              培养便后习惯:儿童能熟练使用便盆后,可改用加在成人马桶上的儿童马桶。

              七、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哪些?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行动不粗鲁,言语不粗俗。 “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对别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 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2、不乱翻乱拿别人的东西。 有一些小学的老师曾经在聊天中提及,自己班里有些孩子会有乱翻别人东西的习惯,同学的书包、课本、老师讲台上的作业本经常被翻得很乱,甚至钱包也会不翼而飞,多次教育总是无效。 这便是习惯成自然的缘故。当孩子第一次乱翻家长东西的时候,家长就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导,即便他当时只有两三岁。每一个行为习惯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经常乱翻家人的东西成为了习惯,日后就很难再改了。

              3、用完东西放回原处。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自家孩子总是把书和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家里显得特别凌乱,每天都要不停地收拾。 生活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对自己物品的管理,让自己生活的环境整洁有序,这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做事有头有尾的好习惯。

              4、先到先得原则。 对于学龄前孩子而言,小朋友之间的相处就是他们最大的交际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相同的爱好,比如幼儿园的同一款玩具、书店的同一本图书、游乐场的同一架秋千。 让孩子明白谁先拿到谁先玩儿的原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秩序感,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并逐步建构起自律的品质和智能。对于孩子而言,规则保障了他最大的自由;对于未来的社会而言,他们将会是社会秩序的自觉维护者和执行者。

              5、不打断别人的话。 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不管是谁,自己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一嘴插进来,这种感觉都不会太好。 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倾听和表达的一个平衡点,要让孩子明白,当他想要表达意见的时候,最好先让别人把话说完。这样既是做人的基本礼貌,也是让别人认真听他说话的关键。 不要用不相关的话题打断别人说话;不要用无意义的评论打乱别人说话;不要抢着替别人说话。善于倾听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收获好人缘,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6、做错事情要道歉。 孩子犯错后,家长不可听之任之,要让孩子明白,勇于承担责任的孩子才是受欢迎的。 很多学龄前的孩子不会道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懂得是非观念,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家长应耐心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需要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道歉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但孩子有可能因为害怕承担后果而不敢承认错误,这时候,家长应鼓励孩子知错就改,给予孩子安全感,避免让孩子对道歉产生畏惧感。

              八、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这一富含哲理的谚语,向我们揭示了培养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首先,幼儿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

              小班是幼儿开始集体生活的第一个阶段,更是其形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在这期间,他们对于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善于模仿成年人的行动,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其次,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一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正如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说:我一生最重要的学习都是在幼儿园完成的,我在幼儿园学会了对人有礼貌,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了同伴之间互相帮助……这些有益于人生的习惯都是在幼年时期培养起来的。

              我园在历时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如何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惯有了粗浅的认识。

              小班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三性”规律1.趋早性。

              即习惯培养越早越好。

              婴幼儿时期,正是其秩序感形成的最初阶段,也是各项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从小开始培养,易形成好的习惯。

              2.渐进性。

              即习惯养成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

              3.反复性。

              即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会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

              影响小班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形成的“三元”因素1.观念先导因素。

              成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是否会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

              幼儿的习惯养成需要成人重视,并有正确的习惯培养观念。

              2.实践锻炼因素。

              幼儿的所有行为习惯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亲身实践是幼儿习惯形成的关键。

              如果成人仅思想上重视,但不能在生活中耐心培养,孩子没有切身的实践体验,就不可能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3.环境熏陶因素。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感染。

              幼儿文明习惯的养成与成人、同伴、群体、家园教育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幼儿的文明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

              在我园的相关调查中,44%的人认为幼儿不良文明行为习惯的产生源于周围环境中不良行为的影响。

              66%的人认为家园教育要求的一致是幼儿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

              可见环境对幼儿文明行为的影响是深刻的。

              培养小班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三重”方法1.重“家园一致”的培养方式,引导家长转变家教观念,密切配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家园同步培养小班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让家长了解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二让家长知晓幼儿园各项行为规范要求;三让家长在参与幼儿园活动的过程中为孩子做示范。

              了解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家长们自然地就转变了以往“重学习轻习惯”的思想;知晓了各项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家长们也就能够在与教师、孩子的交流中形成对孩子目标一致的要求,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家长的活动参与,更把家长放到了一个表率的位置,使家长自觉地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形象,起到了“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在家在园一个样,家园的密切配合,使我园小班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生活实践”的体验方式,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文明习惯。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有一句至理名言“习惯成自然”。

              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就在于日常的生活实践。

              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些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故事和儿歌,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理解。

              同时,我们也设计了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习得文明礼仪用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提醒幼儿用文明的言行和同伴交往,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不断强化幼儿的文明行为。

              如入园主动和老师、同伴问好,玩玩具时懂得谦让,上下楼梯靠右走,与他人交往会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在这些具体的日常生活情境中,孩子们逐渐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文明小主人”的家庭生活调查,向幼儿提出了在家文明言行要求:离家会和家人道别、在家帮爸爸妈妈拿拖鞋、要求帮忙会说请、不向爸爸妈妈提出无理要求、饭前便后会自己洗手、客人来访会主动打招呼、吃饭时不挑食……小班孩子的年龄小,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反复提醒、再三强调,并及时示范。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强调各项活动的规范和言行的要求,逐渐引导幼儿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3.重“率先示范”的榜样作用,鼓励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中学习身边的榜样,坚持好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小班孩子处于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与家长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了大量的日常行为规范小图示,如楼梯上的小脚印标记,用来提醒幼儿上下楼梯靠右走;盥洗室里的洗手示意图,提醒幼儿正确的洗手方式;午睡室里的安静标记,提醒幼儿保持午睡的安静;开水桶、饮水杯架前的彩色线提醒幼儿排队等候……除此之外,入园教师先向孩子问好,凡事先为孩子做示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好的行为,养成文明习惯。

              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好方法。

              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凡是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我们都及时用孩子们喜爱的小贴纸或其他物品以示鼓励,强化其良好的行为,使其逐渐养成好的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

              ”家长和教师事事处处以身作则,及时对幼儿好的行为习惯予以表扬和鼓励,反复在一日生活中强化各项文明习惯要求,孩子们在环境的熏陶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习惯培养贵在持之以恒,我们在小班幼儿文明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中,摸索了一套家园同步、生活实践、示范鼓励的培养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九、幼儿园培养哪些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性,培养孩子不挑食的习惯,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

              十、中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都有哪些?

              生活习惯:

              1.佩带手帕,衣着整齐,按时来园,不携带危险物品入园。

              2.入园后将自己的东西整齐地放在指定的地方,主动参与值日生活动(放椅子、整理图书、照料自然角等)。

              3.正确的盥洗:卷袖子,用肥皂擦手并冲洗干净,保持地面清洁卫生,不随便玩水、玩肥皂。

              4.学会自理大小便,整理好衣服。

              5.能注意保持自己的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理发、剪指甲,保持衣裤的整齐干净。

              6.愉快进餐, 了解农民种粮食的辛苦,学会爱惜粮食。

              7.文明进餐,细嚼慢咽,不挑食,保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学会收拾自己的餐具, 餐后抹桌椅。

              8.能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并整理好,午睡时不影响他人,安静入睡,睡姿正确。

              9.自由活动时能控制自己,不拔腿就跑,注意安全。10.离园时放好小椅子,主动带走自己的物品。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女王港龙舞蹈幼儿园好习惯培养

                        • 上一篇:幼儿的行为培养有哪些方法(幼儿的行为培养有哪
                          下一篇:幼儿的行为培养有哪些内容(幼儿的行为培养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