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行为的含义是什么?
幼儿行为是指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家校要加强联系。
二、幼儿行为分类?
1、取乐性攻击行为:以身体、言语或工具直接或间接地向其他人实施攻击,以取得心理快乐,精神愉悦。
2、报复性攻击行为:有的孩子受了别人的气,采取“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方式,从而使得攻击行为更加严重。
3、习惯性攻击行为:频繁的攻击性行为形成了习惯,在情绪低落或者亢奋时都有可能发生,而且形式多样,或说粗话骂人,或随手乱摸等。
4、迁怒性攻击行为:当孩子受到批评时,感到心中愤愤不平,不好向老师和爸妈发泄,只好把怒气发泄到其他小朋友身上。
5、模仿性攻击行为:在流行的电视、电影、游戏中,模仿其中的暴力行为。
6、妒忌性攻击行为:因为妒忌其他小朋友而产生的一种攻击行为,方式以语言为主。
三、幼儿的行为的定义?
幼儿的行为,指的是行为习惯,礼貌。
四、幼儿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幼儿期的主要特点有?
幼儿的特征具体如下: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小班时期是指3~4岁儿童的心理,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影响,也就是不受理智支配,而受情绪支配。情绪性强,是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年龄越小表现得越突出一般表现在对人对事情的表现特点上。 2.爱模仿 因为在这时期,儿童独立性差,所以就表现出爱模仿来,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儿童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也就是在思维方面,会表现出直觉行动思维这个特点来。也就是说儿童的思维带着直觉行动性。这时期儿童认识事物、思考事物时最主要的特点是:他凭着感知觉,凭着动作去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积累知识。所以我们在组织儿童进行学习的时候,或者组织儿童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儿童的这个特点。
五、活泼幼儿的行为描述?
1. 远远地,我目送你的背影,你那用一束大红色绸带扎在脑后的黑发,宛如幽静的月夜里从山涧中倾泻下来的一壁瀑布。你蹦蹦跳跳地走进来,一件红尼大衣,紧束着腰带,显得那么轻盈,那么矫健,简直就像天边飘来一朵红云。
2. 小宝宝的皮肤白白的,摸上去圆润光滑,细皮嫩肉的。他长得胖胖的,才八十多天,就已经十五斤了。我抱了抱他,真沉啊。
3. 小宝宝睡得很香,两只小眼睛眯得很紧,像两条细细的线;两根眉毛像两枝柳条般细细的;小嘴巴常常一张一合的,好像想呐喊他来到这个世界的喜悦。
4. 小宝宝的头长得很小,只有我表妹的洋娃娃的头那么大,脸圆圆的,红红的,像个熟透了的大苹果。
5. 也许很有姐妹缘,这个妹妹平时不怎么多笑,可只要她姐姐来了,就会对着她笑,有时会是微笑,眼睛对视着姐姐,乌溜水灵的成月亮弯弯,嘴角微微上翘。
6. 我一边抱着她,一边空出一只手来,轻轻抚摸了一下她的小脸蛋。突然,她的表情变了,我以为她是被我不小心弄疼了,要哭呢,可她却对我做了一个笑脸……
六、幼儿行为评价的原则?
1 强调鉴定、评比的功能。即幼儿评价的价值取向重于鉴定甄别的功能,有的教师甚至热衷于根据评价结果给幼儿分等级、贴标签,唯独没有考虑到评价促进和发展幼儿的功能,没有正确认识到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这样的评价对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将产生消极的影响。
2 评价内容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在一些幼儿园,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多着眼于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对于幼儿其他素质的发展则不够重视,对幼儿在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的表现,如积极尝试、独立自信、主动探索的精神,大胆交往、自我表达的能力,爱惜物品、关心他人的情感等有所忽略。评价内容单一、片面,容易导致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幼儿。
七、幼儿园教师如何改善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呢?
幼儿的不良可惯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学习上,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发呆、说小话、做小动作,对老师的提问不积极思考,不求甚解,得过且过。
生活上,不讲卫生,喜欢咬指甲或吮手指,用衣服擦鼻涕,饭前便后不洗手。
不礼貌,爱说脏话,不使用文明用语,撒娇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长辈,到别人家里做客喜欢乱翻东西,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主人同不同意都要拿回家等。
在人际交往上,不会关心、包容体谅他人,为自身利益而撒谎骗人,缺乏爱心,对他人冷漠,无集体荣誉感等。
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不良习惯,幼儿期是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期。在幼儿期及时纠正幼儿不良习惯,帮助幼儿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教工作者的责任和任务。
一、开展积极的活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这个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幼儿产生不良情绪的问题,幼儿大哭大闹时,教师要想方设法转移其注意力,将幼儿的注意力从当时的不良情绪中,转移到其他方面上来。如刚入园的幼儿大哭大闹,我们就看孩子对什么比较感兴趣,对吃感兴趣的,我们可以进行食物诱导,不哭可以得到小零食。对玩具感兴趣的,不哭可以玩玩具。
当幼儿在课堂游戏中,拒绝参加活动时,教师应该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等方式,指出这些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不利的影响,使幼儿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自愿地加入到活动中。
二、通过语言提示帮其改正不良习惯
肯定性的语言提示幼儿更乐于接受。当一个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做出了正确的做法后,教师应给与肯定性的语言提示,比如“你做得很好!”“你真棒!”等表扬性质的语言,这能给幼儿带来自豪感、关注感和受重视感。幼儿想再次得到表扬,必须做出正确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改正坏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树立榜样,暗示什么是良好的习惯
幼儿从众心理比较强,都有一种不甘心落后于他人、争强好胜的心理,我们要好好利用这种心理,帮助其改正自身不良习惯。老师要善于发现其他小朋友的优点,并且当众具体表扬其做得好的地方,激发有不良习惯的幼儿的好胜心理,暗示其向做得好的小朋友学习,改正自身不良习惯已得到相同的表扬。
幼儿期是幼儿学习各种技能、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强,培养良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尽可能在这一阶段完成。
八、大班幼儿游戏行为的特点是什么?
大班幼儿游戏行为的特点是能动性,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
九、幼儿心理和生理的主要特点?
1.儿童时期的情感交流最纯真、直率、毫无保留,不会转弯抹角。这种交流方式可以营造愉快性情。
2.儿童期的人际关系最单纯、最融洽、最纯真,不象成年人那样患得患失或整天为面子而战。
3.儿童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多元智能包括: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4.儿童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不良习惯也容易在此阶段养成。
十、幼儿园生活的主要特点?
幼儿园生活的特点:
1、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保育为主,教育为辅,保育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提现。
2、幼儿园活动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学习,寓教于乐。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
3、幼儿园生活具有引导性,所有活动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老师要时刻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