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班幼儿行为规范的培养的目标?
中班幼儿行为规范的培养目标:热爱祖国,尊敬国旗。
爱父母,爱老师,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喜欢幼儿园,爱小朋友,遵守集体规则。
礼貌待人,会使用礼貌用语,能注意倾听别人讲话。
会听从劝告,不随意发脾气,乐意帮助弱小和有困难的同伴,懂得礼让,不争抢、吵闹。
懂秩序,守规距,起坐轻便,离座时,桌椅、物品要归位,轻开门窗。
诚实、勇敢、不说谎,未经允许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
能友好地与同伴一起活动,不打扰和影响他人。
二、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意义?
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来确定教学活动的内容。幼儿熟悉的事物和感兴趣的喜欢的事物更有利于幼儿有意注意,从而有利于幼儿在教学活动注意力更集中,使教学效果更好。
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在导入和各个过渡环节设计新奇有趣的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对教学活动的兴趣。例如,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某种情境,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猜测等。
三、注重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内部动机,要注重幼儿好奇心的培养,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幼儿的理智感。
四、积极的及时反馈。教师应该对幼儿的学习进行正面反馈,使幼儿的学习行为得到强化,从而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
作为家长,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可以运用上述教师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以下几个针对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引导幼儿主动向家长讲述自己学会的知识技能,并且家长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反馈。
例如,幼儿园里学习了乌龟的生活习性,幼儿可以把自己知道的讲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不管自己知不知道,都要认真听,装也要装作认真听,这样孩子才觉得被尊重,才会喜欢回家复述学过的内容。
家长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家长扮演学生,孩子扮演教师,让孩子把学过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投其所好进行家庭教育。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是最了解孩子的,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因此,家长可以通过孩子喜欢的方式,培养孩子的一些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但在幼儿期属于启蒙阶段,学习必须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符合发展适宜性原则,家长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对孩子要求太高。例如,孩子喜欢恐龙,就给孩子买恐龙的图画书、玩具、拼图等。
三、如何培养幼儿自信心的论文?
一,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让孩子学会与同龄人交往
三,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四、研究论文与cet论文的差异?
研究论文一般关注理论上的突破,而cet论文则更关注应用研究。
五、关于幼儿课程的论文研究方向?
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发展理论。
六、幼儿教师论文: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一、幼儿观察能力的特点:
1、孩子喜欢观察活的、运动着的物体,不喜欢观察静止的物体;
2、孩子喜欢观察颜色鲜艳的东西,不喜欢看颜色单调、灰暗的东西;
3、孩子喜欢看大而清晰的图像,不喜欢看小而模糊的图像;
4、位置明显的物体容易被观察,比如墙上挂的、桌上摆的等;
5、物体的明显特征容易被观察,而其他特征容易被忽略,比如,孩子容易记得球的大小有差别,却记不得色彩和图案的差异。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对于孩子今后的智力发展十分重要,您要注意培养:
1、观察不只是用视觉完成,应鼓励孩子用多种知觉形式去观察,可以鼓励孩子用听觉、触觉或其他知觉形式去观察事物的区别;
2、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并且在观察过程中多提问题;
3、欣赏孩子的好奇并能有效指导孩子进行观察。
您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不同外观的容器找东西
准备一个纸盒子、一个奶粉罐子,把孩子感兴趣的两件东西分别放在纸盒子和奶粉罐子里,放的时候要当着孩子的面,然后让孩子去找出××。如果做得好的孩子,父母还可以再增加一个物品和相应的容器,三个玩具一起玩。
【讲解】本游戏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孩子的瞬时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观察和记忆的基础上建立事物的对应关系。
2、细节观察找物
准备两块一模一样的毛巾,给孩子看两件玩具(两件玩具有比较明显的大小区别),先告诉孩子玩具的名称,然后背着孩子把玩具分别藏在毛巾下,让孩子指指××玩具在哪边。
【讲解】孩子的识别主要是通过毛巾是否有突起及突起的形状来判断的,这样的外观判断是比较难的,不但需要孩子有大小的识别能力,还需要孩子有空间联想能力才能知道把大的突起对应大的物品。这样的游戏可以促进孩子空间思维力、联想力的提高。
3、理解轻重
用一个小木锤和一个塑料空气锤,分别锤打一块面团或橡皮泥团,敲击的时候都是同样的表情和动作,每次敲完以后让孩子看看面团,反复几次后,问孩子哪个锤子敲在手上会特别疼?先让孩子指出来,然后再让孩子把手伸出来“验证”。敲打孩子时,看孩子是否会有意识的躲避。
【讲解】我们引导孩子先观察而不是直接给孩子轻重概念,目的就是要让孩子能在游戏中通过观察产生高级思维,然后再通过切身体验来验证自己的思维结果,从而掌握一定的观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4、看多(少)了什么玩具
在孩子面前摆放上几件玩具,先让孩子指认一下都有什么玩具,然后用布遮住悄悄放上一件(或悄悄拿走一件),看孩子能否觉察出多(少)了什么,并指出来或说出来。
【讲解】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5、看图片念儿歌
给孩子看小鸭子的图片,让孩子注意观察鸭子的嘴巴是扁扁的,并提问孩子鸭子怎么叫唤、怎么吃东西。然后教孩子念儿歌:“鸭子的嘴巴扁扁的,鸭子高兴就嘎、嘎、嘎;鸭子的嘴巴硬硬的,要吃东西就嘎、嘎、嘎。”边教孩子念,边做动作,也可以给孩子套上手套直接配合儿歌跟随做动作。
【讲解】通过儿歌引导孩子观察鸭子的外观特征,并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语言和动作的关系,增强孩子的语言表现能力和动作模仿能力。
6、感知事物整体性
提前准备一些了孩子熟悉的玩具,然后制造一些缺损,比如小白兔(没有耳朵)、人(没有胳膊)、小汽车(少了轮子)、小飞机(少了翅膀)。先提问孩子:“这些是什么?”等孩子回答以后再问孩子:“它们对不对?哪儿不对?少了什么?”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游戏,您可以把游戏难度降低,设计一些对称型缺损。比如小白兔只是少了一只耳朵,小汽车只少了一个轮子。这样易于孩子观察出错误。
【讲解】熟悉事物整体性的认知对于1岁半以后的孩子来说可以开始了,但我们不需要孩子能马上准确地说出或指出缺少了什么,更多的是引导孩子学会观察事物的前后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整体性。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孩子讲解这样的过程。比如,给孩子穿鞋后,当给孩子穿上一只鞋的时候,我们就提示孩子:“怎么只有一只鞋呢,鞋有几只?有两只鞋,这儿还有一只。”等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整体性。
七、中班论文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我们知道,在中班的时候,他们主要是以独自游戏向联合游戏逐渐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游戏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交往能力,比如说可以进行小组锻炼,分小组进行游戏合作,然后不给他们安排任务,但是他们组内就会不由自主的进行评比,这样的时候,他们在个组就会得到合作
八、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的区别?
研究内容是你具体研究的东西,研究思路是你怎么样开展你的研究
九、如何培养幼儿的自尊与自信?
首先,家长本身就应该具备自尊及自信的健全人格。
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需要获得社会人的尊敬;在处理各类问题也需要具备自信的意识。这些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社交关系中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
其次,家长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的,需要爱护和引导的个体看待。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相处过程中不是完全拥有的过程,而是独立个体和独立个体的相处。尽管孩子小的时候很多地方都不成熟,这个需要家长慢慢引导和对孩子小小自尊心的保护。
再来,孩子遇到问题,帮助协助,不要嘲笑,而是感同身受的告诉TA,小的时候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爸爸妈妈以前也是这样,我们也有过等等相同的经历和糗事。简化或是降低孩子的刚刚有的自尊感。
十、论文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1、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门捷列夫使用归纳法,在人们认识大量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后来他又从元素周期律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若干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就是演绎法。
2、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是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一个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结果的辩证思维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内因与结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
要注意结果与原因的逆关系,一方面包括“用原因来证明结果”,同时也包括“用结果来推论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结果,而且一个结果往往有不同层次的几个原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对所分析的问题必须寻根究底。
4、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又称类推或类比法。它是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区分,以认识其差别、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辩证逻辑方法。在资料不多,还不足以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时,比较分析法更具有价值。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5、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就是通过确定事物的质的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问题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量。表现为一定的量,又表现为一定的质。
因此,在研究中,只有弄清质的方面,又弄清量的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规律性的问题。在研究中,定性分析就是据事论理,划清事物质的界限。定量分析就是对问题的规模、范围、数目等数量关系的情况及变化,进行精确的统计,计算、分析、对比,就是弄清事物发展中量的变化关系。
6、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7、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