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岁幼儿特点(2—3岁幼儿特点及教育意见)

              一、2—3岁幼儿发育特点?

              2~3岁幼儿体格发育的速度与婴儿时期相比略为减慢。而身高略比体重增长得快,是这一时期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这时期的幼儿,能够双脚站立并跳起,落地时不会跌倒。可以协调好身体同时完成两个动作。开始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摆放和收拾碗筷等。虽然还不能很轻松地使用剪刀,但是很喜欢用剪刀剪纸。很喜欢做有节奏的动作。

                幼儿的心理与语言发育

                这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智能等方面日趋完善,各个器官也都逐渐成熟。喜欢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但是还不懂得与人分享,会守住自己的玩具不让其他孩子玩。可以自行负责一些小事,如睡前收拾玩具,刷牙时自己挤牙膏等。模仿是这时期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孩子会先模仿与他们接触最多的家人,模仿大人的语调、姿势,甚至常用词等。还会逐渐模仿各种形象,包括电视中的各种影视形象,或是偶尔看到印象深刻的人物等。而良好的行为会通过孩子模仿学习而形成习惯,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正确地引导孩子。

                语言发育方面,可以轻松使用很多不同的词语,并且可以连词成句,喜欢与人交谈,懂得交谈时要轮流说话,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清楚、简洁地表达出来

              二、2-3岁幼儿绘画特点?

              这个阶段的幼儿是涂牙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1、线条不流畅,能画出流畅线条的说明控制笔的能力强.

              2、构图不一定,能相对构图平衡的说明社会意识能力强.

              3、形象不具体,每次画一种东西都能画得差不多一样形状.

              4、突发思维,有时一个2——3岁幼儿绘画能构图,立意,形象都相对完整,但是在就再也画不出来了.

              作为老师和家长要重点培养孩子记忆,控制,审美的意识,第一课就是涂牙。

              三、1-2岁幼儿发展特点?

              1—2岁的宝宝应该有一下表现:

              1、能独立走稳,能蹲下捡东西,开始学跑,扶着栏杆上楼梯,开始学跳。 能用积木搭塔,会套小套筒,会用小棒插入小孔,会握笔在纸上乱涂,可将小物品放在小瓶内,并从小瓶取出,能模仿划线条,会折纸,逐页翻书,可模仿画竖条和圆,可搭起7-8快积木。

              2、能听懂日常用语,说出几个有意义的词,会有意识叫爸爸、妈妈,用几个单词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回答简单的提问,会和人对答话,能背一些儿歌,能认识常见食物和图片,知道自己的名字,认识五官。

              3、开始对小伙伴感兴趣,会把玩具给人或与人争夺玩具。产生独立心理,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对陌生人开始出现含羞表情,喜欢显示自己成功和自豪,做错事会感到内疚和不安。在镜中真正认识自己的存在。开始产生对黑暗的恐惧感。喜欢被赞扬。能按照成人指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有初步的是非观念,如懂得打人不好,脏东西不能动。

              4、会开始用勺吃东西,会坐便盆,或裤子湿了会表示,会脱去简单的衣物,逐渐发展自理能力,会说大小便,白天不尿裤子,晚上不尿床。喜欢模仿成人做简单家务,自己穿简单衣物。

              四、2-7岁幼儿的特点?

              儿童的发展特征即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从上到下:如正常成人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四个生理弯曲从上到下逐渐形成。儿童刚生下来时脊柱是直的,到三个月时会抬头,出现第一个生理弯曲,即颈部的生理弯曲。到了六个月会坐时,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即胸部的生理弯曲。到了第十个月会站时,出现腰部的生理弯曲。而到会走路以后出现骶部的生理弯曲;

              2、从近到远:指儿童的运动发展规律,如儿童先会抬胳膊,而后会用手;

              3、由粗到细:比如手部运动,儿童刚开始只会用手攥东西,再大点时会用两个手指头做更精细的运动;

              4、由低级到高级:如儿童学画画时,可能先画一个直线,再过一段时间,会画两条直线,再长时间,可能会画一个圆,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另外,儿童会先观察和听大人说什么、做什么,慢慢学习大人说话,再大一点会拥有自己的思维。

              五、2到6岁幼儿思维的特点?

              1~3岁左右的儿童是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来进行思维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动作触及某种具体事物进行思考。如问他们玩具汽车是怎样开的?他会立即将玩具汽车拿到面前来摆弄。这时他边玩边思。

              3~6岁或7岁左右的幼儿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感性经验的增加,语言的丰富,他们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这时的儿童可凭借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而且有了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他们对叔叔、阿姨的理解, 总认为叔叔、阿姨是大人,要他叫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或更波折孩子叔叔、阿姨,他会想不 通也不肯叫。

              六、2-3岁幼儿发展的特点?

              2—3岁的 幼儿 活动能力增强,语言能力突飞猛进。开始学会与同伴相处和部分生活自理能力。

              1、运动能力

              2~3岁的孩子总是不停的活动跑、踢、跳、登,精力旺盛。家长应尽量提供安全、宽敞的场地。可以让他到户外活动,在院子里、公园或公共幼儿活动场所玩。

              2、手的技巧

              2岁孩子用手,变得灵巧多了,搭积木是孩子爱玩的玩具。可以将积木搭高6~10块。握笔画画是每天进行活动之一,玩拼插玩具、串珠子、彩泥、做手工等游戏可以锻炼宝宝手的操作能力。

              3、认知能力

              孩子2岁以后,除了通过感知和操作活动认知世界外,现在多了一些思考成分;孩子对时间、空间与颜色的知觉开始清晰,理解数字的含义;20个月幼儿可以模仿1个月前的别人行为;注意力持续时间10~20分钟。在这时间内,可以要求孩子学习更多的东西;2~3岁孩子不能分辨幻觉和真实。

              4、语言能力

              2~3岁的孩子不仅能听懂你的大部分语言,而且会说较完整的句子; 20~30个月是幼儿掌握基本语法和句法的关键期,也是语言发展爆炸期:孩子到3岁时,已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语言飞速发展和大脑发育有关。

              5、社会适应和情感发展

              2~3岁的孩子学会自私,经常拒绝与别人分享玩具,只关心自己的需要,不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是正常发展的过程,父母不必担心,他们会很快度过这个阶段;这年龄的孩子仍然依恋着家长,孩子想到你要离开时,他会哭泣或发怒;可以开始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6、表现独立性的几个方面

              要求“摆脱成人控制”。2―3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的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不要成人抱着,甚至不愿让人拉着手走路。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成人要他干的事,往往回答“不”。对自己要干的事又说:“我可以。

              七、2-3岁幼儿感知觉发展特点?

              2-3岁幼儿感知觉进一步有所发展,具有概括性和随意性,他们可以利用词把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出,如用“小狗”一词把“小狗”从其他玩具中找出来,用“眼睛”、“耳朵”等词把小狗的眼、耳等认出来。

              随着幼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特别是随意行走的发展,各种复杂知觉也就初步发展起来了,这时期的幼儿已出现了初的空间知觉、时感知事物,使感知表现出随意性的萌芽,这可看作是“观察”的萌芽。

              他们能粗略地感知物体时大小、形状、光滑粗糙、软硬和弹性等特性。在大人的引导下能够短暂地观看图片,进行初步的观察。

              八、2个有关幼儿注意发展特点的案例?

              (1)一个小孩喜欢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动手打人,抢东西,家长觉得小孩子在家里自己玩习惯了,所以才会这样,其实家长应该进行教育,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抢。也不可以动手打人。

              (2)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喜欢偷拿东西,家长会觉得孩子太小还不懂也不会说孩子,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再大一些就不好管了。给他造成了一种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东西都可以随便拿的错觉。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况家长一定要及时制止。

              九、2-3岁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第一点: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幼儿期儿童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小班儿童表现得尤其突出。无意想象又具有以下特征: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就是幼儿想象没有固定的目的,仅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例如,画图画时,在一张画纸上,可以重复地画着一个个物体的图形,直到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给画上了才满足。在听故事时,有趣形象的情节在脑中引起生动的想象,感到极大的愉快,于是不管教师已经将故事讲完,还要求再讲,哪怕是重复地讲同一内容也乐意听。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简单来说,就是幼儿一会想这个,一会想那个。比如幼儿正在画蘑菇,这个时候你问他再画什么,他可会会说在画一把伞,于是又开始画伞。

              3.想象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者改变想象的方向。例如,一个小朋友画了一朵小红花,很高兴,要求教师来看,适逢教师在指导别的小朋友作画,没有及时去看,顿时,这个小朋友洋洋得意的情绪受到了影响,很不高兴,过了一会儿,等教师走到他跟前时,只见画纸上的小红花已被粗黑线条涂没了。当教师询问他时,他冷冷地说:“已经送掉了。”

              2

              /3

              第二点: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在幼儿期,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表现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想象的内容基本上重现一些生活中的经验或作品中所描述的情节,从内容上可以将想象分为4种类型:

              1.经验性想象:幼儿凭借个人生活经验和个人经历开展想象活动。比如你问幼儿天上的云像什么,他会说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小羊,有的想小兔。幼儿在生活中见过老虎、小羊、小兔的样子,他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的。

              2.情境性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是由画面的整个情境引起的。比如你问幼儿天上的云像什么,他会说像一只老虎在追一只小羊,追了一会小羊之后又去追一只小兔子。幼儿想象的是一幅完整的画面。

              经验性想象和情境性想象是易混知识点,前者强调的是“片段”,后者强调的是“完整的情境”。

              3.愿望性想象:在想象活动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比如幼儿想象以后会做一名科学家。

              4.拟人化想象:把客观物体想象成人,用人的生活、思想、情感、语言等去描述。幼儿在绘画时,常常给太阳、月亮等客观物体画上眼睛、鼻子等,这就体现了拟人性想象。

              随着幼儿言语的发展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在幼儿的再造想象中,出现了一些创造性的因素。在幼儿期,创造想象开始出现。

              3

              /3

              第三点: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1.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幼儿的想象常常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某种特征或使用夸张的语言。例如,幼儿在绘画时,常常把人的头画的特别的大或者把眼睛画的特别的大。

              2.混淆假想与真实。想象与现实相混淆是指幼儿容易把想象的东西当成现实的东西;将自己的想象看作是真实的事;把自己强烈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是已有的东西;把自己希望发生的事情当作已经发生的事情述说。比如在幼儿园经常有这样的对话:“我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小汽车模型”、“我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大飞机的模型”。但实际上小朋友的爸爸并没有给他买飞机模型,只是他把想象的当成了真的。

              幼儿的这个特点常常被误认为在说谎,实际上并非如此。教师和家长应加以询问,了解事实的真相,弄清幼儿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而不应不分青红皂白的予以严厉的斥责。成人应当耐心的指导幼儿,帮助他们分清想象与现实。

              十、幼儿游戏特点?

              角色模仿,有些游戏是对成人世界的模仿。如过家家

              幼儿玩起来非常愉悦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学龄景观山西大学

                        • 上一篇:2-3岁幼儿性格特点(2到3岁幼儿性格特点)
                          下一篇:2~3岁幼儿的心理特点(2~3岁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