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绘画能力发展规律四大阶段及行为表现

              (一)涂鸦的实质及原因

              涂鸦对幼儿的绘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涂鸦的起因是模仿,他们看到哥哥姐姐涂画,自己也想试试,只是外来刺激使他们开始模仿用笔在纸上涂鸦,很快他们开始享受到笔在纸上涂抹的那种乐趣。所以,涂鸦也在心理方面为他们进行真正的绘画创造了条件。

              1.无控制的涂鸦(1.5--2岁)

              这一时期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差,画在纸上的是一些随机的、杂乱不规则的线条,如横线、竖线、斜线、弧线等,这些线条长短不一、极不流畅且互相掺杂在一起。从空间上看这时儿童的涂鸦不管上下、左右的方向,也会常常涂出纸外。尽管如此,他们对涂鸦的兴趣很高,只要拿到笔,就会迫不及待地涂鸦。

              在操作工具上,这时幼儿的手指通常是紧紧地握着笔,而手腕却很少移动,线条的方向和长短是靠手臂的前后摆动来决定的。他们反复裹这些线条,并且很仔细地注视着自己画出了些什么。从握笔的姿势来看,这时手心是向下的,手指和手掌一起抓握笔,整个手掌横着捶笔。

              2.有控制的涂鸦(2--2。5岁)

              幼儿大约在开始随意涂鸦之后的6个月,会进入控制涂鸦的发展阶段。幼儿发现自己的眼、手能协调配合,能较为自如地运用手中的笔。这种发现会刺激他们不断地画出新东西来。在他们的涂鸦作品中,逐渐出现了重复的、上下左右的直线、倾斜线、锯齿线、螺旋线等。

              从手的动作来看,这时儿童的手腕肌肉、骨骼活动能力增强,腕关节运动较前期灵活,儿童的涂鸦已能控制在整张纸内。从握笔的姿势来看,经过不断调整和尝试,逐渐变成手心竖直握笔的姿势,但还是靠手指和手掌一起活动来抓握笔。

              3.圆形涂鸦(2.5-3岁)

              儿童能注视涂鸦时笔的运动方向,可以在纸上反复地画圆圈。刚开始是末封口的圆形,渐渐地能画出封口的圆形,还有复线圆圈、涡形线等。儿童能用这些大大小小的圆形来表现一切事物。

              4.命名涂鸦(3-3.5岁)

              当儿童从大圆圈、乱画的粗放动作转化到小圆圈的细腻动作时,他们的涂鸦即将迈入命名为涂鸦的阶段了。这时幼儿仍不能画出具体的形象,但已经开始意识到所画的线条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已经有明显的表达意图。

              1.造型能力

              从造型上看,幼儿能凭主观直觉印象描绘出物体的粗略形象。所画的形象只是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的组合,看不到完整的形象,基本保留了对象的形式特征,常常只具备物体的最基本部分,多半是粗略的、不完全的,结构有时不合理。所以,当部分脱离整体时,人们就无法辨认,部分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这一时期儿童所画的图像是一种象征的图式,因为他们所画的都是抽象的几何图形。

              2.颜色能力

              早期象征阶段的幼儿画使用的颜色种类较少,常以线条画为主,出现了小面积的涂色。但涂色显得杂乱无章,既无顺序,也不均匀,有的地方过于稀疏,留下许多空白;有的地方又过于浓密,有的还会涂到轮廓线的外面。渐渐地,幼儿能用方向一致的线条均匀地涂色,虽然小面积的涂色已经很均匀,但是大面积的涂色(如大面积的背景色)还涂不均匀。图画的颜色与实物的颜色之间并没有关系,涂什么颜色完全取决于这些颜色是否引起儿童的兴趣。

              3.空间构图能力

              早期象征阶段幼儿所表现的都是独立的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只是一种想到什么画什么的片段罗列出来,没有组成统一的画面,也未能形成整体意义。他们把每个形象像商品目录单一样罗列在画面上,而且这些物体一竖立着,人物与太阳、白云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看上去有飘忽不定之感。同时,画面上形象的比例也不合理,如画人物时,腿的长度约是上身长度的三倍等。

              4.构思过程

              幼儿绘画的构思过程也极不稳定,表现在先动笔后构思,幼儿在动笔前并没有想好要画什么,只是漫无目的地画着,受到某些动作、痕迹刺激与触发引起的表象,才决定画什么,也表现在绘画内容易转移,如画飞机,画了一半就不画了,转而去画太阳,造成画面内容不连贯。幼儿的绘画还易受他人的影响,有的幼儿本来画小花,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画 汽车 ,他也画 汽车 ,刚画完没几笔,听到另一个小朋友说要画太阳,他也画太阳。因此,常有这样的现象,邻座的小朋友画的内容都很像。

              1.造型能力

              一般而言,所有物体均可以几何造型来呈现,反映出概念化及普遍性。对孩子而言房子的造型是三角形的屋顶和长方形的屋体,在长方形上再画上小长方形的门和田字的

              窗,当画面上需要有房子出现时,样板房子便会出现。人的造型仍以几何构成为主,如头都是圆圆的,上身是长方形的,女孩子的下肢是梯形的裙子,裙子的下面是长条形的双腿。男孩子的下肢就是两条长方形的腿。例如,此时期的儿童人物画中,人物形象已有了身体,手臂通常是从身体部位伸出来,而不是从头部伸出来了;头上有了眼睛。

              2.色彩能力

              从色彩上看,这一阶段的儿童对颜色的认识已日趋精细和完善。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学会了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

              (三)空间构图能力

              从空间构图上看,这时儿童画中的形象丰富,他们开始注意物体的近大远小原理,但还把握不住分寸,有时会夸大感知印象较深的东西。

              1.拟人化

              幼儿将一一些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植物画得和人一样,不但赋予它们生命,而且赋予它们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能力本领。他们会赋予不会说话的物体以人的思想、 情感 和形象,我们最常见的就是给太阳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使只有成为太阳公公 汽车 有一对明亮的眼睛;小动物都是直立地行走,它们会手拉手一起唱歌、跳舞;树1长成了人脸等。出现这一画法是由于幼儿正处于泛灵论阶段,他们把自己的 情感 和意识赋予整个世界,使之人格化。同时,他们也觉得自己和它们很亲近,和它们易于理解和交流。

              2.展开式

              展开式又称求全式、异方向同存式或视点游走式。它是指幼儿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来的绘画现象,即画中的人物、事物由中心向四周或上下或左右展开的画法,感觉像作画者站在高处鸟瞰后画出来的作品。如画面上桌子的四条腿分别伸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坐在桌子四周的人的头也是朝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此种表现法为图示期儿童的专利之一。

              3.透明式

              透明式又称X光透视法,幼儿在画外界各种物体形象时,往往把从外面看不到的,而里面有的东西也画出来,全然不考虑透视这一原理。例如,画小朋友睡觉,要把被子里面的身体画出来画坦克,要把里面坐的驾驶员也画出来。透明式和展开式的方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产物。2岁左右的儿童发生过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获得了客体永久性--虽然物体看不见、摸不着,但他们知道这个物体是仍然存在的。这种客体永久性在绘画领域的表现就是透明式和展开式画法。

              4.夸张性

              夸张性又称稚拙性,是指幼儿在绘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心的事物,或认为重要的事物画得很仔细、很突出,而没有注意到事物的整体结构。如画人时,一般头部画得比较大,整个身体却画得比较矮小,不合比例;画人跑步时,把两条腿画得很长;把大象的鼻子画得特别长等。

              5.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在绘画的各种题材中,幼儿一般比较喜欢画活动的对象,如飞机、坦克、 汽车 、火车、各种动物等。他们画火车时,往往一边画一边模仿火车轰隆隆的声音;画猴子时会模仿猴子的动作。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回族舞蹈婴儿不吃饭怎么办1mH2O

                        • 上一篇:童年很短,未来很长,不想错过陪伴过年的说说(童
                          下一篇:童年很短,未来很长,不想错过陪伴过年的句子(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