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管理的内容?

              课程管理内容:

              一、新课程管理的管理政策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三级课程管理:1.国家课程;2.地方课程;3.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校本课程由学校自行决定,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需要,强调多样性和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能力。一般比较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作用

              1. 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2. 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

              3.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4. 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趋势。教育民主化既要求教育管理部门适当地简政放权,也要求学校真正将教师、学生当做“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1. “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校本开发更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尤其是重视学生个体的有差异的学习需要,同时兼顾社会的需要。

              2. “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3. “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

              4. 个性化是校本开发的价值追求。

              校 本课程开发至少在三个方面体现了教育追求个性化思想:①满足了各地区经济发展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需要;②在编制、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 主体性得到体现,从而能更好地发挥教师教学和教师作为研究者主体的作用;③校本课程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等的个性差异,力求使每个受教育者在全面发 展的同时,个性优势得到展示与发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社会的的需求。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1. 明确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2. 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3. 体现学校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的教学系统;4. 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智。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建立组织、现状分析、制定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修订。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1. 合作开发;2. 课题研究与实验;3. 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

              (六)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1.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

              2.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

              3.校本课程开发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

              4.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5.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亚行作品展小学教育

                        • 上一篇:三岁儿童心理教育? 教育博士是在职博士吗?
                          下一篇:学英语口语每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