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体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
艾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把个体一生划分为八个阶段:
婴儿期(0-1岁半):获得信任感VS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儿童获得的积极成果是身体舒适和安全感。
儿童早期(1岁半-3岁):获得自主感VS克服羞耻感和疑惑,体现着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坚持的能力和自主的能力。
学前期(3-6岁):获得主动感VS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掌握新任务的主动性。
学龄期(6-12 岁):获得勤奋感VS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创造力发展和掌握技能。
青年期(12-18岁):建立同一感VS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自我同感能力的发展。
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VS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
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生殖感VS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
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到死亡),获得综合的完善感VS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积极的成果为体验完成人生的使命感。
二、体育年龄阶段划分?
2~3岁
因为走路、跑步、跳跃是全身的运动,能够锻炼孩子的全身肌肉和节奏。
4~5岁
这个年龄段的重点是帮助孩子训练平衡和手眼协调能力
5—17岁。该年龄段的孩子,处在身体发育阶段,日常的体育课、上下学根本不能满足锻炼量。世卫建议,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身体活动,而且,大多数日常身体活动应该是有氧运动。
18—64岁。对于成年人来讲,随着工作变得愈加忙碌,运动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硬性的标准就显得格外重要。每周至少完成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每次应该至少持续10分钟。此外,每周还应有2次肌肉力量运动。
65岁及以上。人老了,身体各项机能下降,运动更加困难,但其实还是应每周完成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活动能力较差的老年人每周至少应有3天增强平衡能力和预防跌倒的活动,比如跳舞。
三、年龄阶段如何划分?
在中国按年龄划分为四个年龄组,即青年组(29岁以下),中青年组(30一39岁),中年组(40-49岁)和中老年组(50岁以上)。
胎儿、婴儿:0-0.6; 幼儿:0.6-2; 儿童:3-6; 少年:7-14; 青年:15-35; 中年:36-60; 老年:61及61岁以后。 根据发展心理学划分: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2岁, 幼儿期:2-3岁, 学龄前期:3—6、7岁, 学龄初期:6、7—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 青年期:14、15—30岁, 中年期:30—50岁, 老年:50岁以后。
四、运动年龄阶段划分的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制订了《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将身体活动划分为三个年龄段,即5~17岁、18~64岁和65岁以上者,分别给出运动建议。国内有关运动专家分析认为,对照《建议》,我国青少年运动量相对不足,成年人运动强度不够,老年人缺少平衡性运动,应当对照“建议”加以改进。
孩子运动要累点
世卫建议:5~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
成人运动要久点
世卫建议:18~64岁成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活动,同时每周至少有两天进行大肌群参与的强壮肌肉活动。
专家认为,相比青少年,成年人的运动强度下来了,但运动时间延长了,并且以有氧运动为主,也就是更强调运动的持久性。忙碌的都市人,运动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平时能动就动,利用好时间,比如上下班改为步行,午休时做10分钟快走或是爬楼梯等,只要在一周内多次进行(每次至少10分钟),最后累计150分钟就行。
老人运动要稳点
世卫建议: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周至少3天进行增强平衡能力和预防跌倒的活动。
专家说,老年人因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功能衰退,肌肉老化,往往是眼到手不到。比如,有的老年人用竹竿打枣,打着打着自己就跌倒了,这就是眼睛看到了却指挥不了身体,手眼协调出现偏差而导致摔跤。闭眼单脚站立实验就能测出老人平衡感好坏,即闭着一只眼睛单脚站立,如果时间在5秒以下,说明身体平衡感较差,应增强这方面的锻炼,尤其是下肢的运动,比如走路、蹲起、太极拳等。
五、皮亚杰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是?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相当于婴儿期。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还可再分为象征思维阶段(2-4岁)与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样两个小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六、清朝女性年龄阶段划分?
清代选妃,一般从选秀女开始,八旗秀女一般14-16岁的年龄段。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其中一些晋升为常在、贵人、嫔、妃、贵妃。贵人以上得出自世代显贵人家,贵人以下只须从拜唐阿(执事人)女儿中挑选。至于皇后、皇贵妃,一般先由太后从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由皇帝册封。日后,皇帝不喜欢可以换。
只要符合这个年龄14-16岁的入宫秀女,都有可能晋升妃嫔,往往要看一夜承欢。
七、人的年龄阶段怎么划分啊?
新年龄分段
45岁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4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八、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什么科学?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科学。
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在西方文献中,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发展”,以及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在意义和范围上基本相同。儿童心理学著作有按年龄阶段如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体系,这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学著作采取的体系;有按心理过程排列的体系,如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语言发展等;也有将上述两种排列混合编制的体系。
在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如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工作。他们提出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新教育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推动了儿童发展的研究。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为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九、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什么的科学?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科学。
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在西方文献中,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发展”,以及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在意义和范围上基本相同。儿童心理学著作有按年龄阶段如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体系,这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学著作采取的体系;有按心理过程排列的体系,如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语言发展等;也有将上述两种排列混合编制的体系。
在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如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工作。他们提出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新教育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推动了儿童发展的研究。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为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十、儿童心理发展的标准?
智力发育正常 智力是个体观察、领悟、想象、思维、推理等多种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 智力随年龄增加而提高。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智商(iq)在80分以上属智力正常,智商低于70分属智力落后,智力发展落后于实际年龄属心理发育异常,常伴有适应能力低下,是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少数儿童具有超常智力或特殊才能,其智商在120分以上,这部分儿童如果心理发展不平衡,也可能伴有适应能力缺陷。
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 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能正确认识自己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自尊、自爱、自重,他们既能客观的评价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把握自己。 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 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 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 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