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一:自身能力】
全职妈妈的暴躁,其本质是“失控”,对生活方方面面的失控,而自身能力的失控首当其冲(维度一)。
全职前,自己是职场的女强人,有自己的独立收入,全职后,这份职场的能力显得那么无用,自己完全失去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力;
成为妈妈前,自己身材苗条、脸上也没有难看的斑点,成为妈妈后,那份靓丽青春消逝了,连自己对身材的掌控力都消失了;
而当下,如何重建自己的核心优势,就成了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准则二:社会评价】
一个人能力再强,如果不能放置到社会中、群体中为集体带来正向的效益,那么其能力也只是一件摆设。一个事实是,你能够给别人提供价值,你就能从中获得价值--- 这才是全职妈妈的致命伤。
对于全职宝妈来说,这份社会评价可以分为四个维度:
因素二:孩子
孩子带得好仿佛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孩子带得不好,全职妈妈首当其冲。因为这份“全责判定书”,让妈妈忘记了陪伴孩子时,孩子给她带来的欢乐,否定了自己对孩子的价值。
因素三:丈夫
婚前育后,丈夫完全是两个人,莫说搭把手,能提供一句慰问、一份理解就已经足以让妈妈打满鸡血。
由热恋时的小奶狗,小腻歪,小贴心,变成了育后的柴米油盐的争吵,好像生育就变成了感情的坟墓,亲密无间的两个人,成了搭伙过日子的陌生人。
这份相处状态的改变,让妈妈难以适应,有多怀念以往的温馨,就对枕边人有多大的不满。
因素四:大家庭
中国的文化决定了婆媳两代人、两个家庭共同生活的中国式大家庭,也决定了女性家庭地位的变化。
而以往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在丈夫眼里心里,自己是一个小公主般的存在,而婚后育后,曾经的小公主变成了“奴仆”,服务一整个家庭,并且由于道德的限制,不能对此表示出丝毫的不满,否则就是恶媳妇,不孝,并且让丈夫难堪。
因素五:社会
不得不说,在现在的体制下对全职宝妈并不友好,最起码我们并没有相应的机构为宝妈提供专业的育儿知识培训,也没有为准备重新走进社会的宝妈群体提供相应的适应性培训--鲜少有职业会正视、重视宝妈的带娃经验。
而我们通常用来评价一个人才的基准,往往是年薪多少,就如我们单纯用成绩来评价一个孩子的价值一般。
这两个准则,五个因素,综合向全职宝妈施压,而恰恰是因为这些综合因素剪不断理还乱,让身陷其中的全职妈妈们找不到自己可以前进的方向,应该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