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需要如何进行安抚?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心理更加敏感,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精力来照顾。
1.让孩子了解单亲的含义。很多孩子会觉得单亲就是爸爸妈妈中的一个不要自己了,因此产生自卑感。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单亲只是爸爸妈妈分开生活,但是对孩子的爱并没有减半,单亲是正常的一件事情,并不丢人。
2.不因为单亲而溺爱孩子。一些家长会有“补偿心理”,觉得孩子日常生活少了父爱(母爱),心里内疚,想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以弥补缺失的另一半。然而老话说的好,“惯子如杀子”。所以,单亲父母教育孩子应该以平常心对待。
3.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单亲家庭的孩子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可能会感到孤独,不会轻易打开心扉,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与人沟通。时间长了,孩子在友情的沐浴下,会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
最后,父母多给予孩子关心和理解,孩子定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孩子最需要怎样的心理帮助?
如果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那么和成人一样,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提供帮助。
对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孩子,可以通过沙盘游戏进行治疗。
对于年纪较大、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较好的孩子,可以通过谈话治疗。
不管是哪种方式,咨询师的倾听、共情和无条件接纳都是基本的要求。
对于父母,也可以运用心理咨询的一些技巧来养育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在儿童心理咨询领域,英国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足够好的母亲”(good-enough mother)——妈妈在开始的时候几乎完全适应婴儿的需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会逐渐减少这种适应,而婴儿将根据自己逐渐增长的能力来应付失败。
意思就是说,一方面要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感、依恋),另一方面又要让TA经历适当的挫折来发展能力。这样才能养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另外,温尼科特还提出了“镜映”和“抱持”的概念。
所谓“镜映”,就是能像镜子一样映照出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呈现给TA。养育者需要去适应孩子,尝试理解孩子的需要,而非强加自己的意愿到他身上。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能够倾听并协助TA表达出情绪,而不是用自己的情绪压制住孩子的情绪。
所谓“抱持”,就是能够容纳孩子的情绪情感。健康的孩子是有许多攻击性和恨的,对于父母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允许孩子表达愤怒,引导TA用合适的方式释放攻击性,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顺从。
太过顺从的孩子,将会导致一种“假我”的出现:一种表面上的顺从,但其实是压抑了自身重要的本能的人格面具。
温尼科特提出以共情的名义做事,了解那小小的、神秘的、美丽的脆弱的人,承认他独特的品质,全然地尊重TA。
三、冷战孩子的心理?
(一)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严重的可产生自闭。在冷暴力的侵蚀下,孩子长期生活在没有很多情感刺激的家庭中,容易导致孩子心理性格上的冷漠性,心理外壳上会形成防线,除去很少接触的情感外,旁人很难打动内心,使孩子产生孤僻的性格,不愿和别人交流沟通,致使孩子不能健康地发展,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
(二)严重影响孩子健康心理成长。很多家庭的父母为了不伤害孩子而勉强维持婚姻。的确,离异家庭的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比率要远高于正常家庭,但近几年调查数据说明持续的冷战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孩子会因为经常成为冷战的牺牲品,而变得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对家里的氛围异常警觉。长期下去,孩子会变得过于敏感、缺乏安全感、不自信或刻意曲迎他人;甚至有孩子学会了父母的冷暴力方式,形成对事物莫不关心等等心理扭曲现象。
四、抱猫的孩子心理?
好奇心
我们都知道,孩子们不仅天真,而且非常好奇,所以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没有任何威胁。小猫是孩子们最容易接触到的动物之一,所以它们能产生感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较小的体型
孩子们和小猫没有什么不同,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们下意识地把小猫当作玩伴。这种感觉在孩子们和猫接触后尤其强烈。
内心的安全感
孩子们和小猫一样没有安全感,但是当他们和小猫在一起的时候,对安全感的恐惧就消失了。另一方面,小猫喜欢孩子,因为它们不觉得危险。
五、孩子墨迹的心理原因?
一、本身是一个慢性格的孩子,磨叽是正常的行为,心里从来没意识到自己磨叽。
二、不情愿去做接下来的事或者去接下来要去的地方,所以磨叽。
三、故意和大人拧着干,就是所谓的唱反调,让大人心里不痛快。
四、纯粹的玩儿,觉得磨叽好玩儿,喜欢看大人着急的样子。
五、制造存在感,引起他人注意自己,仅此而已。
六、五岁孩子的心理?
五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主要有:爱学、好问;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会话、讲述能力明显进步;有意识的行为增多;个性初步形成等。
五岁幼儿处于学前晚期,心理发展继续着四岁年龄的心理特征,但又有一些新的特点。
游戏是五岁儿童的主要活动,但玩游戏的水平更高了。他们喜欢玩有规则的游戏,以遵守规则后取得的成果为快乐。
另外,他们对由成人指导的活动也很感兴趣,能比较有意义地注意听和看,并按成人的要求思考和完成一定的练习,并为自己学会了知识和技能感到满足。
七、孩子厌学在家的心理?
孩子厌学的情况主要是对学校里的事情产生了恐惧或者是焦虑不安,而且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些自责的情况。所以找各种的理由去逃避上学,即使不去上学的时候也显得非常的焦虑不安。但是以往孩子是比较乖的好学生。
出现了这些情况家长一定要找下原因,有的情况是因为学校里产生的一些对孩子有暴力倾向的一些事情使得孩子害怕上学,所以家长可以通过与校方的联系解决这些问题或者转学。
如果是家庭的问题要改正家庭教育的方式,父母亲的离异对孩子的影响会比较大,双方都要做好孩子的工作以解决逃学和厌学的问题。如果仍然没有奏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的治疗。
八、镜像写字的孩子心理?
通常4岁以下的儿童,由于还没有形成空间的概念,所以很容易出现左右不分,颠倒书写的情况;4到7岁的儿童正处于空间方位认知逐渐完善的过程,因此也有可能出现写镜像字的情况,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该情况的几率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而8岁以上的儿童对空间位置的辨别能力往往已经基本发展成熟,就不太会出现写镜像字的情况了。
九、孩子画倒影的心理?
具有极其细致的观察力,冷静,性格孤僻,喜欢一个人思考、独处。
十、孩子逃离父母的心理?
1、家庭环境的压抑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生活在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中,但未必每一位父母都能为孩子创造这样的条件。有的父母对孩子非常冷淡,平时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漠不关心,甚至会使用暴力,经常把自己的无名火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样的家庭环境自然会迫使孩子想要逃离,也许离家出走对他们来说就是解脱的最好方式。
2、对孩子要求过高
每个孩子的天资和能力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当父母忽略了孩子的自身能力时,往往会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从而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当孩子一次又一次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时,必然会引来父母的打骂,这会让孩子怀疑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所以用离家出走来表示对父母的不满。
3、交友不慎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结交到一些朋友,只是这些朋友有好有坏,好的朋友能够和孩子一起进步,但是那些狐朋狗友却会把孩子带入歧途。因为孩子还未成年,所以缺乏必要的判断能力,这使得他们很容易结交到一些不好的朋友。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受到对方的影响,做一些让父母伤心难过而又难以接受的事情。
4、对孩子过于溺爱
有些父母对孩子极尽宠爱,哪怕孩子想要天上的星星月亮,父母都恨不得能够飞到天上帮他们摘下。这会导致孩子变得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他们所提的要求父母必须满足,如果父母有一丝犹豫或者拒绝,那么在孩子看来就是天大的事情,是父母不爱自己的表现。所以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示威,逼迫他们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