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学前儿童的特征?
、活泼好动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儿童性格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幼儿都有此特性。
2、喜欢交往
孩子进入幼儿期后,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伙伴交往。
3、好奇好问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
4、模仿性强
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阶段(3岁)的幼儿表现尤为突出。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儿童。对成人模仿更多的是对教师或父母行为的模仿,这是由于这些人是幼儿心目中的偶像。
二、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保健措施?
首先,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这样的环境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促进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发展。
其次,教育机构和学前教育工作者也承担着保护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责任。教育机构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此外,社会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社会应该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减少暴力和恐怖事件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同时,媒体也应该注意营造健康的信息环境,避免给学前儿童带来不良影响。
最后,学前儿童心理保健还需要重视家长和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和教育者应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培训和与专业人士交流来提升自己的心理保健能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三、简述学前儿童口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发展特点如下:
(1)从对话的语言逐渐发展到独白语言。
(2)从情景性语言逐渐发展为连贯性语言。
(3)能够总和利用表情,手势,语调等非语言信息帮助交流。
(4)对有效沟通的社交情景因素越来越敏感,可以利用多种交谈技能,委婉的表达自己的要求。
(5)能够根据听者的特点对自己的说话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具体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
1、出生后
宝宝会因生理的原因发出声音,例如饿了或者身上不舒服的时候,发出叫喊声。
2、 2-3个月左右
吃饱或者感到快乐开心的时候,能听到宝宝a—a、e—e—e、等声音,这些声音是宝宝感到快乐的一种表现方式。
3、 6个月左右
会发出如,ma-ma、ba-ba、na-na等,这些也不是语言,只是为言语的发生准备条件。
4、7-8个月左右
由于儿童多次感知某种物体或动作,并同时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一物体或动作的词,在他的脑里,就在这一物体或动作的形象和词的声音之间,建立起暂时联系,以后只要再听到这个词的声音就能引起相应的反应。
5、10—11个月左右
这时的宝宝逐渐开始“懂得”词的意义,对词的意义发生反应。这时的词音在引起儿童反应上具有基本意义的,还不是词的内容,而是词的音调,只要音调相似的词音,都可以引起儿童的相同的反应。例如,不管是“猫猫”,还是“帽帽”,“馍馍”,都能应起儿童讯寻找猫的反应。
开始出现修饰语
2岁半儿童已经开始出现一定数量的简单修饰语;
3岁儿童已开始出现复杂修饰语;
3岁到3岁半是复杂修饰语句的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到4岁有修饰的语句开始占优势。
句子的含词量不断增加
3——4岁学前儿童以含4——6个词的句子占多数;
4——5岁学前儿童以含7——10个词的句子占多数;
5——6岁学前儿童多数句子含有7——10个词,同时也出现了不少11——16个词的句子,但3个词以下和16个词以上的句子在学前儿童期较少出现。
四、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
学前儿童的游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
(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
(3)游戏是愉快的。
(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五、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内涵?
1.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帮助学前儿童适应社会生活;
3.促进学前儿童个性健康发展。
六、简述学前儿童保育的内容?
1、保持儿童生活作息制度,贯彻一日生活常规要求
2、负责夏季室内消灭蚊蝇,冬季室内保暖工作;
3、配合教师进行晨、午检,协助保健员带儿童看病.督促教师给幼儿服药;
4、帮助备课和准备上课及游戏的材料,参加一定环节的组织儿童工作(如作业、游戏、值日等) ;
5、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耐心细致,态度和蔼;
七、简述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
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在于,吸引小孩子去观察一些颜色,以及对社会的一块分析。因此这个游戏的话,一般是用来提高小孩子的智商以及辨识辨别能力的分析。
主要着重的还是对于最早的从颜色上的一个分析,然后再次对形态,以及对形状分析,以及带静态和动态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八、简述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
1、具体性。游戏有内容、情节、角色、动作、语言、活动、玩具和游戏材料。
2、虚构性。是在假想的条件下完成的一种反映现实的活动,其情节和角色的扮演、活动的方式、代替物的使用,是象征性的。
3、兴趣性。形式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适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征,能使儿童主动参与。
4、自由自愿性。儿童自愿选择游戏内容、安排游戏进程,按自己的体力、智力和能力进行各种活动。
5、社会性。游戏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是儿童游戏的基本源泉。借助游戏,儿童学习成人社会生活经验,从中看到未来生活的前景。
九、简述学前儿童比较发展?
1、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儿童年龄愈小,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影响也就愈大
2、传统俗语所说的“三翻、六坐、八爬”似乎是条千古不变的儿童生理发展规律,但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当代育儿环境的改变,我国婴儿很多就未经爬行阶段而直接学会站立、走路
3、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则发现,早爬的婴儿比起晚爬的甚至不爬的婴儿来说,在运动知觉、空间认知以及智力发展等心理方面都表现得相对优越。
十、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
幼儿园语言教育旨在通过为幼儿提供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幼儿思维的水平,满足幼儿欣赏语言美的需要。
因此,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要注意词汇、口语表达、讲述与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