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感统失调如何训练?
儿童感统失调训练:
感统失调主要包括儿童前庭觉、视觉、触觉、本体觉的失调,感统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在玩乐中通过专门的训练器械,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产生合理的反应,从而提升儿童的综合能力,改善感统失调,希望以下儿童感统训练的方法汇总能帮助到孩子。
儿童感统训练方法汇总之一:接球游戏
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社交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传给孩子,同时鼓励孩子将球传给家长
难度设置:①开始训练时,家长可以直接将球放入孩子手中;②孩子适应之后,家长就将手伸向孩子,鼓励孩子主动来接球;③之后就选择短距离的抛球,在孩子能够接到球的范围内
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主动接球抛球,可以请人给与身体上的指导,引导孩子完成一系列动作
儿童感统训练方法汇总之二:2步1级上楼梯
训练目的:平衡力、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独立伸出一只脚上一级台阶,然后另一只脚踏上同一级台阶
难度设置:①开始扶着扶手或者家长的手上台阶;②独立上台阶
帮助给予:如果孩子不配合训练,可以在孩子完成训练后给与一定奖励,但是一定要在孩子完成训练之后才能给与奖励
儿童感统训练方法汇总之三:会走上下倾斜15°左右的斜坡
训练目的:重心、平衡感和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及帮助给予:上坡:开始时家长可以站在孩子跟前拉着孩子,孩子熟悉之后就可以站在背后,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推或者扶一下;下坡:开始家长同样可以帮助孩子,将双手放在孩子双肩或者胸前,鼓励孩子下坡,熟悉之后可以尝试让孩子抓着玩具甚至独立走下斜坡
难度设置:①走上斜坡;②双手拿东西走上斜坡;③家长帮助下坡;④独自下坡
儿童感统训练方法汇总之四:摇摇船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性、提供前庭觉和本体觉刺激
二、感统失调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大脑在未发生损伤或先天性发育不足的情况下,脑干部分的神经整合能力缺失,不能有效建立神经和行为之间的联系。
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有:
1、身体运动协调障碍:儿童写字时经常写得大小不一,写字时用力不当,视力点错位;他们在做一些平衡动作时比较困难,而且动作往往很不协调,重心不稳,也不会翻跟头,在走平衡木时非常恐惧,在做一些精细动作时,行动缓慢。
2、视听语言障碍:儿童在进行阅读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容易错行或跳行;写作时错别字比较多,观察事物时不能做到全面和细致,比较粗心;在与他人交流时,不能认真倾听,经常答非所问,还会出现口吃的现象,有时还会自言自语甚至不能自控地大喊大叫,语言发育比较迟缓,词汇量储备少,说话有时候含糊不清,不能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3、触觉防御障碍:它是指人体在触碰某些东西时过于敏感或过于迟钝,有这种障碍的儿童经常表现为对外界事物的反抗而过于自我保护,身体和情绪方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大,比如不喜欢和别人发生任何部位的身体接触,对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行为(如洗头、剪指甲)也会反抗,在进行爬高、摇晃和旋转项目时有恐惧表现,对疼痛的感觉不太灵敏,比如咬手指头,还有一些儿童容易出现自虐现象。
4、性格障碍:儿童在性格方面经常表现出胆子比较小,容易紧张和退缩,爱哭闹,在尝试新鲜事物时表现出不自信、没耐心,性格比较固执、不合群,对于陌生的环境表现出害怕、紧张的情绪,因而会孤僻和冷漠。
5、情感障碍:儿童不能用适当的话语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经验,情感比较冷漠,不善于与人交往,害羞孤僻,不喜欢和别人玩,情绪容易激动、急躁,难以控制。
6、认知障碍:儿童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也会有比较明显的障碍,在知觉动作统合方面比正常儿童有较大差距,数学计算时往往会进错位,也不能准确地感知空间距离,不能清楚地分辨左右,方向感不强,容易迷失方向。
三、感统失调的表现?
感统失调主要表现为,
身体不受控制,视听扭曲,左右脑混乱以致出现语言障碍。
身体协调能力差,容易出现摔倒的情况,思想不集中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孤僻不合群。但是大部分这样的人群,反应比较快IQ也高但是他的EQ低。
由于视神经受到影响,看书等各方面功能降低。
四、感统失调如何训练?
感统失调的训练是必须的。1.因为感统失调是由于感觉系统发育不良所导致的,表现为孩子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恢复感觉系统的正常发育,并有效地解决感统失调带来的问题。2.针对不同症状的孩子,可以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如体感训练、挑战平衡、视觉训练等方法,进行训练。3.在家长的监护下,经过有规律的训练,孩子的感性体验逐渐变得更加清晰、准确,形成更好的大脑神经系统网络,慢慢地消除了感统失调的问题,还能够提高孩子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五、什么是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
大脑功能失调
感统全称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即“感统”理论。
“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六、儿童感统失调的表现及训练方法?
一、表现:
1、本体感觉失调:可能会表现出坐姿不稳,东倒西歪,手脚喜欢用力做某些动作,但是动作模仿不到位。当俯卧时全身无力,头部和颈部抬起困难等情况;
2、前庭感觉失调:可能喜欢看或玩转动的东西,经常自己做转动动作而不觉得有头晕等不适感觉;
3、视觉系统失调:可能喜欢看有特定颜色、形状的事物,喜欢斜着眼睛看东西,偶尔看到的东西让自己感到害怕;
4、触觉系统失调:可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对父母过度依赖,喜欢吃手指或咬指甲等。平时反应较慢,动作不灵活;
5、听觉系统失调:可对尖锐的声音感兴趣,喜欢无端地尖叫或自言自语等
二,训练
1、平衡训练:家长平时可以陪同孩子做荡秋千、走平衡木或摇晃摇篮等方法,训练孩子平衡的感知觉能力;
2、触觉训练: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让孩子感受不同水温来训练触觉能力;
3、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做搭积木、系鞋带等训练,帮助改善感统失调的症状。
七、感统刷对感统失调有用吗?
有用因为感统刷是一种针对感统训练的方法,可以通过刺激身体的感觉来提高感统的敏感度和调节能力。对于感统失调的人来说,感统刷可以帮助改善他们身体上的不适和不协调现象,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身体掌控力和学习能力。此外,感统刷对于儿童的发展也非常有好处,可以促进他们的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度,有益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注意的是,感统刷并不是万能的,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合适的感统训练方案。
八、感统失调什么原因?
感统失调的原因主要有:
生理原因:可能因胎位不正、活动空间太小或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空间,导致前庭感觉不足。
家庭原因:家长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家长过分溺爱,导致幼儿缺乏锻炼机会;家长要求过高,造成孩子做事缩手缩脚、有依赖倾向等。
环境原因:幼儿长时间被放在家中,缺少户外活动;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缺少运动和伸展;空调环境,缺乏适应冷热变化的能力等。
了解感统失调的原因后,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以改善孩子的感统失调。
九、感统失调是哪些表现?
儿童如果出现了感统失调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身体变得笨拙,不听指挥,没有距离感。而且出现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的表现。
在拿东西的时候会出现不稳的情况,而且很容易跌倒。平常对于别人的触摸过于敏感。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东张西望,记忆力差。
十、重度感统失调怎么训练?
重度感统失调可以通过训练来得到改善。 感统失调是因为感官信息处理出现问题,导致对外部环境的反应出现异常。针对重度感统失调者可以通过专业的感统训练来进行改善,训练内容往往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通过刺激感官,提升感官信息的传递及处理能力,最终达到减轻感统失调症状的效果。除了专业的感统训练外,日常还可以进行一些锻炼来改善感统失调,如多接触不同的感官刺激、尝试不同的新鲜食品、扩展自己的活动范围。此外,适当的环境调整和社会支持也能够对感统失调的训练起到辅助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训练过程需要持续、耐心,获得短期或长期的效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