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心理观察记录

              幼儿姓名 盼盼 幼儿园 花朵幼儿园 班级 大班
              观察时间 2015年5月13日 观察时段 下午15:00
              盼盼,7岁,非常好动,上课时开始还能认真听讲,不一会儿,注意力开始分散,从玩自己的手指开始,发展到离开座位去玩别的小朋友柜里的东西,老师批评了他,他就轻轻的在嘴里嘀咕着,后来别的小朋友告老师:他骂老师是小肥猪。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和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下,很快又会故态复萌。平时常常以打、踢、推、咬、威胁等方式攻击其他小朋友。在活动中,表现得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小朋友抢玩具,难以协调他人合作,几乎每天都会受到老师的处罚。一些小朋友说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玩。这个男孩的学习能力,作业不认真。玩玩具的时间又到了,孩子们从自己家里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与大家一起分享,由于是新鲜的玩具,大家都玩的很开心。姜良易带了赛车,很好玩,可是是自己的玩具,没玩多久就不新鲜了,他看上了其他人的一个玩具,他提出要玩她的玩具,兰兰是个小女孩,对赛车不感兴趣,拒绝了,他就围着玩具不停打转,不时伸手摸一下,碰一下,兰兰请他走开,他就一下子把玩具拿在手上,又飞快的扔出去了。个人反思从上述的小朋友玩别人的玩具未果,而争抢别人的玩具,这是一种比较明显的工具性攻击行为,但他争抢到玩具后的行为又比较让人费解,他不是拿来玩,而是把玩具远远的扔出去。在这种行为中又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即一种泄愤的报复行为,产生行为的情感支撑从单纯的争抢利己的思想转变为愤怒的报复思想(谁也别想玩),攻击性行为的性质发生了质变。他违反常规,得到了老师的批评,从而引起他对老师的抵触心理,轻声骂老师来进行报复。从表面看也是处于报复心理的一种言语攻击性行为,但往深处看,并非那么简单,别看他平时都不太遵守纪律,但自尊心还很强,年纪越大,表现得越强烈,也许是教师在全班面前批评他,他感觉失去了面子,才在嘴里诋毁老师,也是一种出于防御的攻击性行为的表现。通过分析及平时对一些具有经常性、顽固性攻击性行为的幼儿的观察,发现父母和教师的教养态度直接关系着幼儿的行为习惯。“人之初,性本善”,幼儿在最初与人交往时,出发点一般都是好的,或许有了争执,如果教师和父母能耐心帮助幼儿分析原因,教会幼儿与人友好相处,那么,幼儿形成攻击性行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但有些教师往往比较简单,只是批评一下,没有找到幼儿争执的真正原因,或是对某些幼儿有包庇行为,处理事件比较欠缺公正,时间久了得不到孩子的信服,那么也会引发一些幼儿以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而有些父母往往是这样解决孩子们的争执的
              A、“你真没用,他抢你东西就让他抢啊,下次抢回来。”B“他打你,你也打他吗,打不过,爸爸会帮你的。”C“打死你,这么小就学人家打架,长大还了得。”A、B是溺爱、放纵型的父母,从小就惯着孩子,怕他们吃亏,C是简单粗暴的父母,不懂讲理说服,只会以暴制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幼儿慢慢形成了攻击性的性格倾向,产生攻击性行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教师点评一、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家庭成员之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和睦的、平等的、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孩子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
              成长,他们会感到自由、舒畅、温暖、幸福,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家长还应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是遗传基因的作用,而且是父母的性格、感情、行为、语言等多种心理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家长没有心理健康问题,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比例就比较少。父母心理健康不佳有密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行为,必须先从父母自身做起,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的言谈和行为是心灵的声和形,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亲子关系,育儿方式,父母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行为有重大影响。我们的研究提示父母要尽可能亲自抚养孩子,对孩子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教育方式一致,保持父母健康的心理状况,这些是预防孩子发生行为问题、保障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幼儿刷牙的行为问题分析证书教师教育

                        •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挑食不讲卫生案例反思
                          下一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不挑食爱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