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求一篇儿童异常行为分析与辅导读后感! 约50

              典型案例:
              小B,男,2006级高一学生,他行为反常,上课迟到是常事,课堂上讲话、扔粉笔头、捉弄同学时有发生,课堂上大模大样地离开座位走出教室;作业基本不做,成绩全班最差;欺负同学,常与同学发生冲突,有时甚至无故出走。由于他的干扰,班级的许多正常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通过家访了解到,小B这些行为的出现来自家庭因素的影响。小B尚未上学时,父亲染上了吸毒,不顾家小,为筹集毒资经常做些小偷小摸,三番五次地被送去劳教,从小对父亲感情淡薄。有一个大他两岁的姐姐,母亲体弱多病,自小无人能管。
              辅导策略:
              (1)倾听:
              让小B有诉说、宣泄的机会。老师以诚恳的态度,关切的表情,微微前倾的坐姿鼓励小B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出来,从中深入小B的内心世界。在面谈中,小B主动倾诉:他觉得在班级没意思,因为他的父亲,以及糟糕的成绩,同学都看不起他,笑他傻,笑他笨。因此,他会经常搞一些恶作剧,如:喊别人绰号,把别人的书本藏起来,或打别人一下,看到同学害怕他自己觉得很开心。可到最后都弄得很沮丧——所有人都对他群起而攻之,他觉得很没意思。其实他好想有几个朋友,可没人愿意找他作朋友,因此他觉得很孤单,所以他想离开这个班级,他想重新开始,因为在这个班级他无法施展他的才华,无法安心学习,如果换个环境,他就会努力学习,成绩会提高上去,这会让所有的人都崇拜他并和他交朋友。主意已定,他在班级一天也呆不下去。
              (2)寻找问题行为的原因,剖析行为后面掩盖着的情感因素。
              阿德勒曾说:“孩子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表达了他的全部生活和人格,不了解这一隐情背景就无从理解他做的事情”。如何解读小B的这些古怪想法和行为呢?家庭原因与小B行为的异常有着直接的联系,无人但管束,自身放纵,导致了小B行为的“变坏”。于是,他用了一种错误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他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一来可以找回“强者”身份,二来借此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但每次换来的都是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指责,这又令他很自卑。加上学业成绩落后于人,使他产生了逃避的念头,希望能远离这个令他难堪的环境,去到一个备受重视与呵护的环境中。
              (3)改善家庭和班级心理环境。
              1)约谈家长。让家长不要对小B放弃希望,放弃要求,要让家长明白对孩子最重要的关爱就是不要放弃希望,这种态度应体现在持续不断而又前后一致的行动中,贯穿孩子成长的全过程。
              2)由于形象不佳,又加上学习困难,小B的心灵非常脆弱,他的自卑感是深刻而持久的。对于他,不能马上提出改善周围同学关系的要求,而应当更多地设法改善他的成长环境,让他尽量少受一些刺激,让他孤独感与自卑感减少一些。在班级内部,要努力营造关心互助的氛围,把小B囊括在这种氛围中,课余时间,有意识地让一些同学主动找小B玩,和他说说话,这样小B的情绪慢慢会趋于稳定,心情会开朗起来,行为上也会随之出现向积极方面转化的迹象。
              3)引导小B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在小B成长环境得到改善之后,应及时引导小B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因为孩子都是同龄人,谁都不会无原则的、持久地牵就常欺负自己或同班同学的人。小B的坏行为已成习惯,若不及时对他提出要求,如:不辱骂同学,不打同学,而是听之任之,只单方面要求他的同班同学牵就他,这种关系维持不长久的。可以在发现他又对同学动手脚,叫人绰号时,应及时启发小B,激励小B学会辩证地看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克服其认知方式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引导他进一步认识自我,开发自我。一般来说,通过提问及表达可指出学生的不当认知或非理性思维。老师和小B进行如下提问及表达:
              “你知道老师和同学为什么批评你?”
              “我知道,那是因为我打了同学,可那也算不上打,因为这是我友好的表示。可他们连这一点也看不出来,他们总是拿老眼光看我,这个班级不适合我,所以我想离开这个班级。”
              “怎么能让人看出你是友好的表示呢?”
              “打得轻是友好,打得重是仇恨。”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有人打你,还叫你绰号,你会认为是友好还是仇恨?”
              沉默。
              “一个人是消极地等待环境的改变还是积极地适应环境,对今后的生活更有意义?”
              启发小B的思路,让他渐渐领悟到自己平时的有些做法其实是在消极地等待环境为自己而改变,当无法满足这一其实无法实现的愿望时,又想换个全新环境,这种做法到最后那一定是不适应所有的环境,不容易与别人处理好关系,从而严重影响了自己各方面的发展。当小B有所领悟之后,要对他提出一些具体要求:不辱骂同学,不打同学,试着找一两个好朋友。
              循着这样的辅导思路,小B在三个月后情绪再没出现大起大落,没有过激行为发生,与同学的交往也可以。
              个案小结:
              学生来源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问题,对小B这样的同学,我倾注了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我力求在他在校期间,表现正常,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做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心理辅导的优势在我的工作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深深的感受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结合我的工作实践确实相当有效,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指导意义。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想像力追悼会少年班

                        • 上一篇:幼儿心理问题的案例,解决分析,策略 。
                          下一篇:《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