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段孩子的心里,和生理特点?

              (一)大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
              大班幼儿正处于学前期的最后阶段,即将步入学龄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相对于更幼年时期,神经细胞体增大,神经纤维加
              长,神经纤维鞘化过程也迅速进行,内抑制开始发展,两种信号系统逐渐形成,脑的发育基本趋于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这
              种脑功能的发展为幼儿智力活动的随意性和符号功能提供了生理条件,开始能够控制注意,但集中注意也只能20 分钟左右,
              而且脑功能的开发和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同步相关。相对于中、小班幼儿,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明显,出现了许多飞跃,对社会
              活动也产生一定好奇和参与心理,其活动与交流时自我意识得到发展,个性心理特征初步形成,求知欲强,对众多事物感到新
              奇,产生探究兴趣,幼儿有了初步自理能力,对成人的依赖性有所减弱,独立性有所强化,初步形成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对父母
              的教育或指令不再百依百顺,有时出现任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二)大班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对于大班幼儿,由于即将进入小学,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其做好入学准备,始终是家长们关心的问题。而通过对我园大
              班幼儿及其家长们的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家长们对这一问题相当关注,甚至有过热倾向。加之对孩子生理心理特征不够
              了解,不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家庭教育进入了一些误区:
              1、望子成龙,智力第一:由于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有些家长过度地开发幼儿智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技之长,拜师
              学艺等等。很少考虑孩子的生理心理是否能够承受,不顾孩子的情感体验,其结果常常是适得其反,甚至引起孩子的厌学情
              绪,窒息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
              2、缺乏尊重,强加意志:父母以为孩子大了,应该加强管教,对孩子的情感体验缺少关心,往往将自己主观设计的成长模式
              强加给幼儿,喜欢孩子说“是”,反对孩子说“不”。这种家长式的教育方式,是以家长自我为中心,要求幼儿围绕“大太阳”转,不关
              注幼儿的个性发展。儿女除了服从没有别的选择,也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做法严重地遏制了孩子好问、好
              动、好思想的天性,实际上是在毁灭孩子。有些父母性情粗暴,以自己的心情、好恶作为是非标准,孩子遇事不知该怎么做
              才对,更弄不清自己什么时候就会被劈头盖脸地教训一顿。而各种各样的、直接的或变相的惩罚和虐待以及对儿童的忽视,
              都是对孩子心身的摧残。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热爱孩子,别让孩子成了大人发泄不快的工具。
              3、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孩子出了问题父母不管不问,任其自然发展。出现这种情况,一是父母忙,顾不上那么多。另一种
              情况则是家长对孩子大失所望后采取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消极方法。孩子成长时期需要各方面的营养,而不仅仅是吃饱穿
              暖。
              4、迁就放任,过度庞爱:由于是独生子女,也有不少家长对孩子宠爱过度,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要求一味迁就,尽可能地满
              足孩子的物质要求。生活上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事也是包办代替。其实这种迁就式的溺爱是真正地害了孩子。结果使孩子
              失去了很多磨砺优秀品质的机会。这些孩子成人之后不能吃苦,意志薄弱,经不起任何挫折,独立生活困难,人际关系紧张,遇
              到问题束手无策。这样的孩子好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强”在外“熊”,情商不高,还多伴有其他的不良性格特征。伟大的无产阶
              级革命家刘少奇的孩子在上小学时住校学习。那时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孩子身体瘦弱,保育员提出要将孩子接回家中,
              但刘少奇却拒绝说:“孩子只有留在艰苦的地方,才能受到锻炼和考验”。相比之下,我们对孩子的宠爱是否已经走进了家庭教
              育的误区?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一定要用心对待,希望您的孩子越来越优秀,如果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晋级小众促幼儿想象力

                        • 上一篇:哪些症状表明孩子心理压力过大?
                          下一篇:孩子心理压力来自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