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这里有小学(含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赶快用QQ截图功能截下来慢慢看,预防上传者删除: http://wenku.baidu.com/view/d0962b34ee06eff9aef80756.html

              有谁知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2。3。4章的作业答案啊?

              第一次作业(1-2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分,共 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 :对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 :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 开放的)、(不断积累的 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 ( 主试 ) , 把被研究者称为 (被试) 。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 (年龄偏小 )与 (年龄偏大 ) 。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 自然前提) 。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 社会条件 ) 。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 学习水平 ) 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 特定的发展阶段) 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 观察法) 、( 调查法)、(实验法) 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发展的普遍性 ) 。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 (发展速率) 、( 特色和风格 )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 (谈话法)、( 问卷法) 、 ( 测验法)和 (产品分析法 ) 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实证研究法 ) 和 ( 理论研究法 ) 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人和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期间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能力的缺失,这段时间称之为关键期,且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1)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此外,若研究控制不当,容易造成虚假结果。
              (2)纵向法的最大有优点在于可以是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测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纵向研究对于探索某种心理现象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和发展快慢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研究耗时费力,对象又是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3.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2)身体的分离包括与父母过早的离别等,心理的分离包括情感剥夺、精神虐待、在团体中受排斥、不为集体接纳等。
              (3)有时孩子和分母的长期分离会产生极度的悲伤。
              (4)新入园儿童的“入托分离性焦虑”
              四、论述题
              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答案要点:
              (1)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
              (2)思维的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识领域,它还渗透到情感、社会以及个性的各个方面
              (3) 思维的发生于发展使儿童的心理开始成为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第3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3、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9分)
              1.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2.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听力损伤)的普遍原因。
              3.对于婴儿来说(身体)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4.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
              5.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6.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7.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织起来)。
              8.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
              9.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幼儿期)。
              10.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11.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
              1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3.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
              14.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1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知觉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1
              17.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变换)、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的特点。
              18.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直观性和行动性)特点。
              19.皮亚杰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6)个子阶段。
              20.学前儿童晚期时其思维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21.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22.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
              23.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身体的分离包括与父母过早的离别等,心理的分离包括情感剥夺、精神虐待、在团体中受排斥、不为集体接纳等。有时孩子和分母的长期分离会产生极度的悲伤。新入园儿童的“入托分离性焦虑”。
              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转的。但这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学前儿童(主要是幼儿阶段)的思维结构中,特别明显地具有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的现象。这时,在其思维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但当遇到简单而熟悉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而当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困难程度较高时,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觉行动思维。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思维的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识领域,它还渗透到情感、社会以及个性的各个方面;思维的发生于发展使儿童的心理开始成为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力学其他国家应用软件

                        • 上一篇:柳林风声第一章主要内容
                          下一篇:求:学前心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