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青少年智力品质的发展?

              智力品质,主要表现在思维活动中,于是有人又叫它为思维的智力品质。思维的智力品质,是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在个体身上的表现。青少年在中学阶段,由于教学和教育要求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水平的目的性、方向性、独立性、组织性和批判性,要求他们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速度、灵活程度、广度和难度,也要求他们必须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于是促进中学生在小学智力品质的基础上发展思维的智力品质是非常必要的。

              中学生思维的智力品质有哪些特点,又如何培养呢?

              一、敏捷性的发展

              1.敏捷性的概念

              敏捷性是智力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慧能力概括程度、内化和简化。中学各科教学要培养学生反应快、思考敏捷的品质。例如,数学教学强调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敏捷性。它的指标有2个:①速度(时间),②正确率。中学生运算过程表现出:正确—迅速,正确—不迅速,不正确—迅速,不正确—不迅速等4种水平。

              研究表明,中学生在数学运算中敏捷程度是有显著差异的,这种差异有其一定的年龄特征,从初二开始更为显著,年级越高,差异越大。我们从一些中学追踪班个案材料中看到,初三以后,运算过程中速度的个体差异逐趋“稳定”,高中阶段,这种差异“基本定型”。

              培养中学生智力品质的敏捷性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定型”前更为必要。我们曾经作了这样的调查:1978年某区按规定,选择在校超常学生38名占学生数的3‰参加高考,数学120分钟内交卷,成绩在80分以上。以同样试卷,让一所学校的重点班运算,平均交卷时间为180分钟,平均成绩仅35分(P<0.01,差异显著)。这38名尖子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名才15岁,在一次区数学组选拔考试中,对3小时的习题,只用了50分钟全部完成且获得了满分。可见超常学生思维敏捷,反应快。

              相反,我们曾调查了一些低常学生(占学生数的5‰),他们到中学后一般无法继续“求学”,他们思维迟钝,反应极慢,与正常学生同时完成他们力所能及的习题时,所用的时间往往是一般学生的3倍以上。

              2.培养敏捷性的方法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智力品质的敏捷性呢?常见的办法有2个:

              (1)在各科教学中有速度的要求,利用中学生“年轻好胜”的心理,加强速度比赛的训练。我们曾发现很多升入初中时很敏捷的学生,但由于教师缺乏速度的要求,逐步养成干什么事情都带惰性习惯,思维过程越来越显得迟钝,这是值得教师和家长注意的教训。

              (2)要教会学生一定速度的要领和方法,以利于提高敏捷性。例如,数学教学中“速算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通过具体化达到“熟能生巧”,一旦“生巧”,既能丰富数学知识,又能锻炼思维品质。

              二、灵活性的发展

              1.灵活性的概念

              灵活性是指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它表现在:

              (1)思维方向灵活,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能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这就是思维起点的灵活;

              (2)运用各种法则、公理、规律的自觉性高,这就是思维过程的灵活;

              (3)注意能力的迁移,能举一反三。

              在各科教学中,中学生智力品质的灵活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2.灵活性的规律

              中学生灵活性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对中学生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中,通过对一些追踪班个案材料的分析看到:

              (1)中学生的智力品质灵活性随年龄增大而发展,初二时具有灵活特点的人数占追踪总人数的30%,高中时期占38.3%。

              (2)到高中一年级,学生的灵活性的差异趋向“基本定型”,上初二具备灵活特点的30%被试者,保持到高一仍显著表现这种品质的为21.6%(占这30%学生中的72%),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何研究中学生智力品质的灵活性,又如何培养他们这种智力品质呢?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提出“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的培养。“发散思维”是“从给定义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它的产物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它具有新颖性、多端性(多方面开端)、伸缩性、精细性4个特征。

              “发散思维”在我国教育界并不是什么新课题。例如,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语文教学中的“一字多组(词)”,就属于发散思维的范畴。就以“一题多解”来说,这种训练是个老方法,而且是一个好方法,应该发扬。

              从各种解法中找出规律,便能举一反三,比盲目多做题的效果要好得多。教学知识浩如烟海,即使在一个科目内,谁也不能举出一切类型来。

              衡量一个学生智力高低主要是看解决题目的难易程度与灵活程度,而不只是看题目类型的多寡。一味地多做题,势必把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精选例题,按类型、深度编选适量的习题,再按深度分成几套,进行一题多解的运算,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想,进而发展学生思维的智力品质的灵活程度,使学生在知识与智力上都“更上一层楼”。

              三、深刻性的发展

              深刻性是指思维过程中的抽象程度。它反映在思维过程里是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这是思维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品质的差异。

              1.批判性在增长

              中学生的批判性在明显增长,主要表现在他们已经不像小学生那样,对教师和家长的要求百依百顺了,他们逐步地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满足成人和书本上的结论,敢于大胆地发表个人的意见,喜欢怀疑、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

              2.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批判性是有差别的

              尽管初中生开始能够比较自觉地对待自己的思维活动,开始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使他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然而,初中生思维的批判性还是极不成熟的,容易产生片面性与表面性,例如表现为毫无根据的争论,孤立偏激地看问题,好走极端,容易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等。

              在正常的教育条件下,高中生思维的批判性就比较强,他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肯盲从,喜欢探求事物表面现象的根本原因;他们在提出争论的观点时,往往要求具有一定说服力的逻辑论证。也就是说,自高中阶段起,学生不仅开始思考学习材料本身的正确性,而且开始思考思想方法的正确性。尽管如此,高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容易产生公式主义和死抠教条的毛病。

              3.鼓励批评

              教师和家长应该重视批判性这种思维发展上的新品质,绝不能因为中学生经常提出不同的或怀疑的意见,就认为他们是故意“反抗”自己,因而斥责他们,甚至压制他们。只是要注意启发中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的同时,还要尊重别人,懂得文明礼貌,学会以商量的态度办事。

              中学生在思维活动中的片面性,同他们的知识、经验还不足,辩证思维还不发展有关。教师和家长的任务,一方面要大力提高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随时加以引导、启发;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在独立思考过程中还存在的这些缺点给以耐心的、积极的说服教育,既不能嘲笑或斥责,又不应该放任不管。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节目表原来哲理性

                        • 上一篇:青少年时期怎么才能增强智力
                          下一篇:棋牌与青少年智力开发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