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哪些新加坡旅游生活常用的app?

              谢谢题主的邀请。

              1、在新加坡住一个月的话,在新加坡期间应该是用不到租房网站的,因为你来新加坡之前肯定就租好房子了,到了再租就太晚了。提前租房子的话,短租可能用狮城网、华新会比较容易;像我们常用的Propertygru这类的房屋网站通常都是要求至少一年租约的。还有的短租网站就比如airbnb也是不错的考虑。

              2、买手机卡的话,也不需要在网上购买,直接拿着护照去7-11或者Cheers这样的便利店买新电信或者Starhub这些公司的Prepaid Card(预付费电话卡)即可,普通的预付费卡有效期都是180天起,每次充值还会延长电话卡的有效期;不仅适合中短期游客,也适合长居的、非重度上网爱好者日常使用。之前我比较经常推荐的一张卡就是Starhub的Happy Prepaid SIM 15新币:其中包含18新币可用余额,送5天100G流量(3G制式下);5天后要使用4G制式的数据流量,需要输入*123*3*4*1#激活,同时可以选择开通不同的流量包(你呆一个月的话可以充值电话卡后开通30天有效期的流量包,有1.2G、2.4G、3.6G三种选择)。
              手机卡介绍(只有英文):

              数据流量套餐资费参考:

              这个卡要充值的话,你可以去便利店把电话号码和充值金额告知工作人员,也可以去自助的AXS或者SAM机器上充值,也可以使用Starhub的预付费卡App:Happy Prepaid充值。

              3、在新加坡常用的App,我这里分享一些我自己常用的吧。
              Google Maps,这个要说有多精确我是在不敢恭维,因为遇到过不少次提供的路线很绕或者路线缺失的情况(比如从A到B,明明有4-5辆公交车可以前往,Google只能提供1条公交车线路);但是个人还是会习惯性的使用。指引一个大方向还是没有问题的。
              交通方面还想推荐的是Citymapper,在公告交通方面的准确性目前的感受是比Google高,同时还能提供公交车进站的等候时间(也还是比较准确的),对于需要乘坐公交车的游客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
              其次就是手机卡所属运营商的App,比如我上面提到的:如果你购买Starhub的预付费卡就可以下载一个Happy Prepaid应用,方便充值和查看使用情况。
              LTA路交局出的myTransport,这是一个集成类的App,内置很多个交通相关的应用,包括可以查看地铁路线和使用ez-link需要支付的车资、道路拥堵和车祸情况、电子收费ERP的费用情况、公交车等候时间和拥挤程度,等等。
              NEA环境局出myENV,可以查看天气情况、空气质量、空气湿度、日出日落情况,等;降雨概率什么的就看看就好,没有什么参考价值;这个App有一个很大的存在意义就是可以看新加坡过去30分钟-5分钟的卫星云图(点一下主界面上的Rain),主要可以看飘来的云是不是积雨云、飘来的方向。我一般是出门前觉得天气不太好,就会看看附近是不是有积雨云飘过,是否会淋雨;或者下雨的时候看看这个雨会不会持续很久,基本上靠看图预估。
              打车软件ComfortDelgo(康福德高公司的软件)或者Grab(SMRT公司的);我个人只用这两家的,从不用Uber是因为Uber在新加坡基本没有费用优势,甚至比打车更贵。康福德高的软件和Grab的最大差异在于:用康福德高的软件订车,一般1-4分钟就会来车、效率高;Grab经常显示3-4分钟到,但实际可能要等6-8分钟甚至更久(所以我早上赶时间的时候从来不用Grab)。
              其他的就是樟宜机场的App,iChangi,可以查看航班信息、机场内店铺信息等等。
              吃饭方面一般不参考网上资料,因为对新加坡太熟悉了。如果一定要推荐的话,Tripadvisor在过往使用中还是值得信耐的App。
              还有我使用比较多但你不一定会用上的新航的软件SingaporeAir,如果是他们家的常旅客的话,登陆后查看里程信息、选座位和餐食,还有预定航班什么的都可以哈。

              目前想到的就是这些,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位置罕见惊弓之鸟

                        • 上一篇:多元智能理论解决了孩子的哪些实质性问题?
                          下一篇:结合多元智力早期教育理念,如何提升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