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脑数学从几岁开始教学?

              爱和乐全脑数学教育研究院致力于提高儿童数学计算、思维能力和大脑潜能开发。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研究了中外儿童数学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数复学科学应用的本质和儿童大脑发育科学的规律,形成了一套简捷高效而富有特色的数学教育体系,并编写出版了一套儿童数学学习、教学系列教材。
              “全脑数学”教育理论体系是全脑数学教育研究院响应儿童多元潜能开发的现代教育理论,以4——13岁儿童智力开发为宗旨,专注于儿童大脑的潜能开发,是一套简单、易学、易教的儿童数学学习方法。
              通过十指的数数,帮助儿童建立全面的数、量、形的潜意识和显意识板块,制结合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好奇的心理,采用形象化教学,在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的情况下,计算多位数的加、减、乘、除。
              通过“手脑并用、心口合一”的训练从而更大程zhidao度地开发大脑潜能。将繁琐枯燥的数学训练转化为可爱又有趣的游戏教学,最大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加强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孩子的记忆水平,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怎样培养小学数学的“最强大脑”

              一、创新课堂教学,让数学“最具趣味性”
                兴趣可以激发大脑进行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独特方面,并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造。小学生的特点是天真活泼、记忆力较好、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课堂创新要立足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要先走进他们的日常生活,了解当代学生所思所想,放低姿态,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来调动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这一课中,我制作了各种“七巧板”道具,让每个学生开动脑筋,用有限的图形块拼凑出自己想要的图形,并和大家分享。然后,再转入介绍不同图形的特点。这样他们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品尝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懂得了在生活中寻找知识。同时使得整个学习的过程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和创造力。
                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也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声调要抑扬顿挫,表述要简洁明了,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举例,插入风趣的比喻、故事等。同时,教师不仅要做到教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他们平等交流。在现代教学课堂中,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通过视频、PPT、游戏等形式也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合理安排、精心设计,让数学学习“最有效”
                学生智力的开发依赖于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很好地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文化素养。因此,数学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数学训练更好地领会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学方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课堂教学的问题创设要具备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适度训练,从而得到一定的提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收到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分清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要处理好如何引导独立探究、探究过程与学习结果如何关联等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修正的过程中得到螺旋式的进步。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要注意把学习过程中有多重思路或解决方法的学习问题和内容交给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使得问题不仅得到有效的解决,更使学生之间不同的思维方法得到了有效交流。当然合作学习的安排要合理,分工要明确,教师要进行适时、适当的指示和引导。
                另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递进式教学,它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机械化、模式化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记忆特点,把弹性因素纳入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智慧闪现、脑力锻炼和生命成长的过程。只有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实现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知识还给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作业中根据不同的学生多留一点活动的空间,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启发式习惯培养,让数学学习“最灵活”
                学习的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养成具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人受用终生,而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就变得困难。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我总结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习惯以及乐于课前准备、活于课堂探究的习惯,勇于课后延伸、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要懂得贯彻新理念、敢于采用新教法,努力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懂得启发式教学,要启发学生懂得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原因,使学生明确这样做的意义及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耐心负责地帮助他们,要懂得赞赏学生对问题发表的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或是平时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的学生思路和方法可能不同,但“殊途同归”,得到的结果都是对的。这些自然包含着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切忌抹杀学生的独到思维和意见。对于课后练习,教师可适当增加拓展创新性题目,引导学生勇于探索钻研一题多解的方法,以简单却含义深刻、极具代表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得新颖、独到、变通的解答,从而培养学生不拘泥于固定答案,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以身示范,明确题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比如,在解答计算题时,教师要自觉认真审题,按步分析,认真验算;在解答应用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自己的思路是从题目的哪句话作为入手点开始分析的,怎样一步一步求得答案,让学生从细致的示范中深刻领悟到解题方法。同时,教师也要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多与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寻找最佳方法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我们教师更要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和创新的学习精神。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都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创新精神和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努力发掘出学生的“最强大脑”。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感受传递沙盘

                        • 上一篇:儿子上三年级了,该如何教育?
                          下一篇:如何激发学生数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