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 1 - 2 年级)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
第二学段( 3 - 4 年级)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
第三学段( 5 - 6 年级)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是现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笔者也在自己班里做了以下调查,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汇总表:
序号
课外阅读情况
人数
占全班人数
1
每天阅读
13
43 %
2
有时看
10
33 %
3
偶尔看
7
24 %
书籍除了丰富的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让心灵和思想得到成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所谓 人文素养 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笔者通过长期实践认为,通过指导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 为学生创设读书时间,让他们学会“静心”。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加,网络、电视以它丰富多彩的画面,吸引人的情节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它们除了带给学生大量的信息,也不可否认造成了现在的“快餐文化” 。现在的学生能坐下来认认真真地看书已经少之又少。长此以往,在学生身上就出现了一些不良习惯,如粗心、懒惰、浮躁、易冲动。在我任教的班级里,课间,总是有学生在打打闹闹。作业本上是错误连篇,不是这里少抄了一个字,就是那里问题没答完整。老师的许多时间都浪费在处理这些琐事上,真是伤透脑筋,而这些也大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学会“静心”,于是,每天午休时间,我把学生引向书的海洋。我按照从易到难的方法来实施:先读报。因为一开始学生很难长时间的阅读,我就让学生看十分钟进行提问抢答,并辅助一定的奖励措施。在这样的竞争中,学生会强迫自己去认真阅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每当报纸发下后,学生已经能自觉地读报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进步,也给了我莫大的希望。
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斯迈而斯这样说过“古往今来,好书总是人们最好的朋友,这关系永远不会变,因为它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良伴。”每周利用 40 分钟困难班时间,我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把语文课教给学生地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独立运用。指导学生分析、欣赏、讲评、讨论优秀作品。此外,还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进行比赛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优秀作品朗读比赛,“采蜜集”,“浪花集”的展览活动。
此外我还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温情提醒:别忘了每天晚上睡觉前读 20 分钟的书。读什么书完全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每天所读书的时间、书名及页数都要记录,每周五交给老师。我每周做一次统计,然后给予达到规定要求的学生以物质奖励,如请吃笔、笔记本等。
经过半年的训练,学生渐渐地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午休时间,学生们在互相影响下,静静地看着书。渐渐地,班级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班级里,打打闹闹的现象奇迹般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津津乐道地谈论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同学之间发生的摩擦也少了,即是有大家也会和善地解决;作业本上“五角星”多了。
二、让学生学会与好书对话,陶冶他们的情操。
课程总目标提出:“教会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使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的确,一本好书就是由这些黄金似的思想和那些珠玑是的字句堆砌而成的宝藏,其中闪耀的灵智是那样令人怀念,令人珍爱,实在是人类最忠贞的良友和精神的食粮。
每个学期始,我都会给学生推荐好书,和学生一起阅读。本学期学生升入了五年级,因此,我根据孩子年龄和发展特点,结合本学期语文教材,我推荐以下三类书:
第一类书是生动有趣的长篇小说。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学生从中领略到人生的重要意义,获得对人的洞察力和对人生的感悟力。正如一个伟人所说:“孩子们读书,就可以在桌灯所射出的小光圈里,准备从事人生的大战。”同时,学生还可以从中领略到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发挥想象力 , 从而使他们受到趣味的熏陶。
第二类书是优秀的散文。在所有的文体中,散文是最美的一种,它优雅出色的文采,处处像行云流水一般轻快,又像迷蒙的蒸气一样,使我们心中充满了美丽的梦境。学生每天读读文中句子,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美的熏陶。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变得优雅、细腻和高尚。
第三类书是综合性的。《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浓缩,而且以故事串起,有人物情节,是学生再适合不过的历史读物。《成语故事词典》中的成语典故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还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许多传统美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学会做人。
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精神概括并包容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
1.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的习惯,即让他们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饭要天天吃,书要天天读。有的学生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时间总是有的,唯一的是前提是要有天天读书的意志。有了这样的意志,不管学习有多忙,都会有时间来阅读。我和学生制定了读书计划:
读书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