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的坐禅的方法与方式

              坐禅之前必要的准备功夫  佛教讲因缘,即内因,外在条件,因此,要想“坐”出“禅”来,对初学者,要有个好的因缘:  (1)环境:要选空气好,相对安静,不易被人干扰之处,该开的窗门开;电视、收音机关;关好门,免得他人闯进打扰。这是自然环境。同时,心情要在比较平静时,身体状况要在心比较正常时,如果是心乱如麻时,或身心病痛很严重的,请勿禅从,这是身心的环境。  环境不好,易走火入魔,比如,你正全身心入静时,谁狠狠地推你一把,你就可能出些问题。心情太乱时禅坐,也不易入静,甚至诱发不好的心情、行为。  (2)食:从佛教角度,称吃饭为药食。食物,是作为药来用,药用的种类不对、无益身心,药用的量多少不对,也有害身心,因此,要注意,如准备坐禅时,不要吃剌激强的东西,如葱、蒜、酒等。吃饭亦不可过饱、或过饥。这些,皆不利气血的稳定运行、保持人的清醒,会使四大不调。  (3)睡眠:睡眠是无明的一种,但是凡夫,身心有这规律。因此,要保证睡眠时间,但过犹不及,睡眠过多,使入昏沉,也浪费时间,少睡眠、太疲惫,也无法禅坐。曾经阿那律“一睡一千年”,遭佛批评,被批评后,又七天七夜不睡,以致瞎了眼,犹如琴弦,太紧太松都不行。  (4)身体:身体虽然是臭皮囊,但可以借假修真,由身及心。禅坐开始之前,要焚香,跪拜三次,调身心,进入角色,并注意以下事项:  A:坐垫稍厚,不要太软,太软无法坐稳,坐稳很重要。  B:坐式可全结跏跌坐,右脚置于左膝上,再左脚安于右膝上,此是吉祥坐或降魔坐;可半结跏跌坐,以左脚置右脚上,令左脚指与右膝齐,右脚指与左膝齐,亦可胡坐,即盘着双腿,两双脚都贴在地上。第一种,训练有素的,年轻人可用;第二种,比较合适一般人用;第三种,胖人,年纪大的人好用。当然不全这样,有的人年纪虽大,却身体很软,用第一方式亦无不可。如果以上方法,皆不合适,就象平常一样,坐在椅子上,亦可。总之,以舒适,自己觉得合适为原则。  C:要宽解腰带,却除手表,眼镜等紧扣在身上的有碍物,衣裤不可太紧身。  D:以左手掌放右掌上,或右手掌放左掌上,手掌朝天,放大腿上,大约在肚脐下两寸的地方,手掌微弯,两大姆指相触。  E:手臂要放松,肩应稍下垂,双臂不要紧贴身体,应离身体两寸,使空气可以流通,以使不落入睡意,不使臂与身体互相挤压。  F:背,挺直,又放松,不可弓着。  G:眼睛,不可全开,不可全闭,微微的张开,使少量的光线进入即可,眼睑不下垂,意识中看向丹田(丹田:脐下1-3寸左右)方向,或两眉之间(高血压者不可看两眉之间)。  H:颚要保持松驰,不要咬紧上下排牙,要留有微隙,双唇轻贴,以能自由出入气息为宜。  I:舌轻顶上颚,接通气脉。  J:头,微微向前,不可下垂,不可高昂。  调好这些,全身适度摇动,活动一下,然后,自我修正检查核实自己必要的准备功夫是否到家(是否符合所列的要求),达到要求的标准后,开始静几分钟,然后,放下所有的旧事,现在事,未来事。   (5)息:佛教分呼吸有四种:  甲:风相,出入有声。  乙:喘相,虽无声音,但出入结滞不通。  丙:气相,无声亦不结滞,但出入不细,很粗浮。  丁:息相,出入无声,不结滞,不粗浮,出入绵绵,若存若亡,形神安稳。  风相,气散,喘相,气结;气相,则劳却不科学,只有息相;才是我们要求的,息,才能定。  (6)调心:以上准备功夫,都为了这一招,调心、定心。要调心,调伏这心猿意马,达到定心,除为调心准备必要环境外,还要专门的训练方法。坐禅方法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是高境界的坐禅,初学者不易做到,暂不谈。这里只谈有形式的坐禅,不过,要注意的是,坐禅不等于枯坐。马祖就说过,磨砖不何作镜,枯坐岂可成佛。因此,坐禅讲究具体的方法。法门无量、禅法万千,这里,介绍坐禅方法之一——呼吸法。呼吸法的修持,在必要的准备功夫完成之后方可进行。  (1)鼻吸鼻呼:把注意力放在鼻孔的前部,感受鼻吸鼻呼时,空气进出鼻孔的韵律和感觉。  (2)数吸:鼻吸鼻呼,一呼一吸数一,再呼再吸数二,以此类推,但不要把数数的太高,十以内可,这数是心中在数,  而非口数。  (3)腹吸:吸气时,腹部会自然鼓起,呼气时,腹部会伏下去,注意腹部的一起一伏,亦可结合数数,方法类同上。  (4)鼻吸口呼:鼻吸时,注意感受鼻孔吸气时的感觉,口呼时,注意口呼时的感觉,这方法练到一定时间后,鼻吸口呼时,除了感受鼻吸口呼时鼻口的感觉外,还可注意鼻吸口呼时腹部的起伏感觉,达到一定功夫后,尚可配上数吸数呼、数起数伏、一旦能达到这三者配合默契,那么,就心不颠倒、意不散乱,进入禅境了。   另有两呼吸法,少有人知道,这里一并介绍:  (5)口呼阿弥陀佛法:  鼻孔绵绵吸气,注意鼻吸时鼻孔的感受,气要吸得满满的,满腹,然后,口呼气,同时,口呼阿——弥——陀——佛,不以声呼,但以气呼,呼到佛字时,气长出,直到气呼完止,同时,注意腹部的自然内收,呼出阿——弥——陀——佛气韵时,观想阿——弥——陀——佛之字一个个随气被呼出口去。  (6)口呼唵嘛呢叭弥吽法,方法类同上。   以上二法,如你感觉置身明朗祥和的环境中时,可选第(5)法,如您感觉置身阴暗怪异的环境中时,可选用第(6)法。  以上呼吸法,如运用得当,长期坚持,可使你的身体素质精神境界得到双提高。

              挣扎在希望和恐惧之间,我们的心永远无法安宁。由着我们的性子,我们的修持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我们执着静修时出现的好觉受,在散乱时又放弃禅修,这些都不是正确的修行之道。无论我们思想怎么变化,我们必须塌实的去次第修行,日复一日;直观我们的动念并回归到它们的本原。我们不应该奢望能立即得到日夜安禅的能力。我们开始禅修于心性,开始最好先短点时间修行,但每天多作几次;坚持下去,我们渐渐的会认识到自己的心性,证悟越来越坚固,到此,念头会丧失制宰我们的能力。“空”是法身的实性,是绝对身,但不是简单的虚无。它本自就具有遍知的能力。这就是“明” ,或是俱生法身之“觉”。法身非因果之所造,它是心的原始本然。认识到本然自性,正如无明黑暗中升起慧日,诸暗顿然消除。法身之明性不是像月亮那样盈亏,而如同太阳中心散发的不变之光。无论乌云聚合,自性之天空却无污染,无论乌云消散,自性之天空却无改善。这天空无亏损和增益,它无改变。这正如心性:念自来而无损害,念消融而无改善。心性乃空,显现为明,此二者是心性一体之二相。将自己系缚于空、明的概念--就好象它们是实体一样,那是没有益处的。根本心性乃是超越一切概念,定义,分割的。“我能在云端行走”,孩子说,但是假如他到达云端,他会发现无立足之地,假如一个人没有审查心念,那时便有坚固的心念显现;但是假如他检查心念,结果会一无所有。这就叫做现空不二。心之空性不是“无物”,不是在无记的愚钝里,它本来自发拥有本然知觉之明性力用,这就是所谓的“明觉”。空明二者,无可分离,本质一如,犹如镜面与其内的映像。心念自显于空,又收摄于空,犹如面孔在镜子中出现又消失,面孔并非存于镜内,当它不再于镜中显现时,它也没有真正消失,镜子本身也无任何改变。因此,在前往修道之前,我们呆在所谓轮回的浊相之中,在那里,表面上为无明所统治。当我们趋入修道,此处无明与智慧混杂参半。然后最终,我们证得正觉之刹那,惟有纯智存在。但是在一切修道之道路上,尽管有转化的表面现象,但心性却从来无改:它不因入道而亏损,不因证道而改善。纯净涅盘,本初智慧不可思议广大的性质,是吾心之本质,无须造作创生,非新成者,仅仅经由净化之证悟而得以显露,这就是修道。最后,若以最了义之观点,此等均为性空。故此轮回是空,涅盘是空,故而,无一物是恶,无一物是善,认识心性之人解脱于对轮回和涅盘之欣与厌,卓如稚子,净观世间,无美丑好恶之概念,不再掠食于二元执取--此亦欲望与厌恶之根。其无目的担惊受怕,害怕“生活被终结”,好象另一种孩子,他们喜欢建造沙碉,然后在沙碉坍塌时哭喊。看那些冲进困境的人多么的幼稚啊,好象飞蛾扑火,一如觊觎其贪求者,铲除其憎恨者。不如放下重担--一切虚幻执取之重负。佛果自具五身,显现身、大乐身、绝对身、本质身、不变金刚身,此等均非我等身外觅得,与我们自心无可分离,一旦我们证悟之,无明即结束。我们无须外觅菩提,商主在整个纯金之岛登陆,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会找到单独的一块石子,我们必须知道一切佛德均早已常驻吾内!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什么是早教中心怕黑百首

                        • 上一篇:佛教的打坐怎么打,另外打坐的功德!
                          下一篇:哪三个小办法能帮助你打坐的时候提高静坐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