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一、寓教育于故事、实践活动之中。小孩子直观形象的特性是十分突出的,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欲。 因此,在日常运用适当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教育,通过似无意实有意的讲故事(如《孔融让梨》和《孟母断织》……)、看电影、游戏活动等方式来进行品德教育是最为有效的,但要注意形象性、榜样性和针对性,要有情有理,情理相融。因为如今的孩子不喜欢纯粹的生硬的说理教育。  二、抓准时机,情境兼顾,催生良好的情愫。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教育孩子的良好契机,如云南等地大旱灾,我们家长对灾区人民深切同情,配合学校诱发孩子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为灾区人民捐款;在家里,适当让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和家庭责任感;遇到邻居有困难,鼓励孩子去关注、帮助;看到有人随便扔垃圾,有人贪小便宜等,趁势引导孩子弄明事理,都是培养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有利时机。   三、在导行的过程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对孩子选择人生道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家长要经常与学校教师沟通、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切莫武断。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坚持“要求一致,教育统一”的原则。为了陶冶孩子的良好情操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家庭要形成团结友爱、民主活泼、勤奋好学和勤俭朴素的好风气。有很多父母很重视自身的品德和文化修养,因此,其子女可从父母的模范行为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吸取有益的营养。而有的家长却处理不当,嘴里说的与实际做的并不一致,或是大人之间矛盾多,目标不同。其实,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成员应做到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即使意见有分歧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否则就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过多的疑惑,会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最终,之前所有的教育将功亏一篑,孩子将不再相信家长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四、注重激励,严、爱结合,避免迁就和盲从。父母爱子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爱子女是有讲究、有学问的,应该真正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着想。有些家长觉得爱孩子,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无条件满足他们,不让孩子遇一点困难,受一点挫折,一味地迁就,甚至对孩子的过失纵容包庇。这种过于溺爱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自治自理能力弱,人际关系紧张,与社会格格不入 ,并且还可能会产生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还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因此,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工作、学习进修,忙得无暇照顾孩子等情况下,应加强对孩子的关怀,增加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用心观察孩子在品德,性格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严、爱结合,及时地进行启发、诱导。当前,激励孩子不断进取,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是亲子关系淡漠,家庭教育将困难重重。在关怀孩子、重视孩子的学习的同时,不要随波逐流,“拔苗助长”, 不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不顾孩子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能力,让其过多地参加各种兴趣班、才艺班,高强度、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任意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家长更要重视孩子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教育,加强挫折性教育,鼓励他们以乐观、从容的心态稳步进取。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立德期末胎教什么环境下进行最好

                        •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无意注意
                          下一篇:怎样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