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就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培养学生直呼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学习韵母时练熟带调读音
过去,汉语拼音教学只有三拼一种方法,后来又出现了声韵两拼和声韵调三拼法。我在教学中广泛吸纳百家之长,并借鉴学习西方语言文字的拼读方法,在指导学生拼读汉语拼音时,要求学生进行声韵调直呼,就是让学生看到每一个音节都把它们当作整体认读音节直接读出来。这样,学生养成了直呼能力,不管是后续的识字、阅读还是写话等教学任务,都得力于学生有了拼音直呼能力。在刚学拼音时我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读拼音的能力和速度,如,在学生学习“ɑ、o、e”时,我便把声调加在这些韵母上,引导他们熟悉带调熟读,特别训练他们读准阳平“á、ó、é”和上声“ǎ、ǒ、ě”,训练学生达到只要一见到带调的韵母就能准确地一口呼出来。这时不能急于求成,哪怕教学进度稍稍慢一点,也应该让他们多练多拼。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因此,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直呼习惯,学生养成了直呼的习惯,能力自然就生成了。
二、交给直接拼读音节的方法
儿童的感知具有模糊性,因此,在教给学生掌握直呼方法的时候,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做读音示范。如,在学生开始接触“b、p、m、f”和单韵母拼读时,我亲自给学生做拼读口型示范,然后告诉他们要领: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要领,而且针对像“mǐ、bǐ、fá”等一类的、学生读上去比较别嘴的音节进行重点练习。多让他们做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他们对带调音节的反应能力和速度,强化他们对带调音节的感性认识,为养成直呼习惯打好心理基础。但开始时不能要求过高,应慢慢来,循序渐进,等学生根据要领掌握了窍门再增加训练量,否则欲速则不达。
这个阶段我们不要主观上怕学生做不到直呼。从认知心理学上来说,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就像我们学英语或其他拼音文字的语言一样,如,英语中的“Teacher”(老师),是由7个字母构成的,但我们听上去却只有两个音节,即“梯车儿”。既然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都能够做到音节整体认读直呼,那么汉字的音符———拼音,也完全可以做到整体认读直呼。事实证明,只要学生像学习外语一样,将声韵调组合的音节看成是一个表达汉字读音的整体来读,形成了习惯,自然就会读出来。
三、让学生多读注音读物
教给学生直呼音节的方法和要领固然重要,但学生的直呼能力就像功夫一样要天天练。低年级起始的一段时间最为关键,学生直呼习惯的养成与否,都在这个时间段里。为此,我几乎在这段时间里每天都让孩子们读一些注音读物,有时间我还特意用小黑板写上一段全拼音的名言警句、小诗,或精彩的课文段落指名读一读;有时我组织学生从注音读物中选一些内容简单、语言优美的小故事,举行“注音读物朗读比赛”,这样,既锻炼和检验了他们的直呼能力,又为他们增加了语言积累。
总之,引导学生直呼和引导学生认读整体认读音节是一个道理。只要培养学生养成声韵调整体认读的习惯,学生自然就会形成直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