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帮助家长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

              怎么能让孩子不焦虑?我该怎么办能帮助到我的孩子让我的孩子顺利的度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如何才能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分离焦虑。
              首先先来看看,什么是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养育人的时候出现的一种情绪的消极体验。焦虑中的孩子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寻找亲人上。有时,他们甚至表现出不吃、不喝、不玩,这些平时最能引起亲近的人关注的行为,这成为孩子用来呼唤亲人的一种方法。焦虑还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如果分离焦虑严重也可能会出现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症状。对这些,家长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心里准备。其次,家长们一定要清楚一件事,就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幼儿园,孩子入园都会感到焦虑,都会不愿意去幼儿园。只是由于养育环境的不同以及孩子的先天气质不同,会出现入园适应的方式和时间都不一样,所以家长尽量不要在这方面做比较。孩子入园不哭不闹的不代表好,大哭大闹的也不代表不好。比如胆汁质的孩子入园时哭声会非常大,力气也大,很有可能依托老师都抱不住,但他能很快释放能量,几次大哭之后就好了;而抑郁质的孩子哭声就很悠长,适应的时间也相对较长,而且可能会出现哭的时候会拒绝她人的帮助;热血型的孩子则是当他一哭,老师一抱他,他会紧紧的抱着老师,然后逐渐放松下来;而对于黏液质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些好吃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老师们!比起和妈妈在一起,孩子们当然会说“我不要去幼儿园”,家长们要理解并接纳孩子的这种感受。
              在大家已经了解了分离焦虑后,我要给大家一个提醒,那就是:孩子入园的适应和分离焦虑,实际上也是家长对于孩子离开自己的一种痛苦的适应和焦虑!所以家长需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为情绪会是影响孩子入园适应期最重要的因素。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并清楚的看待孩子的入园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孩子的入园焦虑。对此,我们说说常见的需要注意的一些情况
              一 徘徊不定:
              家长在看到孩子入园离开自己的情形时,会表现的难舍难分,不愿离去,紧紧拥抱一次又一次,表情甚至紧张而痛苦。这样的家长会陪着孩子在门外熬了一会儿是又一会儿,殊不知,这种一次又一次的拥抱和难舍难分,会大大的增加入园的难度,激活孩子的不良情绪。就在徘徊的这段时间里,孩子在内心中不断地用假想排斥幼儿园,不断地焦虑着妈妈或者爸爸将要离开的悲伤,这等于在强化离别的痛苦,是对孩子最不利的。
              所以 ,在与孩子离别时,请轻松快乐并且越坚定越快速地离开对孩子越好。
              二 态度不坚定:
              家长的态度不够坚决,对入园的分离认识不很清晰,容易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会依照孩子的情绪反应而定。一但看到孩子的情绪反应比较大,不住的哭求,会答应孩子停几天再去,或者改变入园的计划。其实这样反反复复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影响远比孩子入园时正常的情绪反应带来的心理影响要更坏,这样反复的适应加长,只会让入园越来越难。
              所以,家长们一旦决定要送孩子入园,就请坚定态度,抱着“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心!
              三 消极语言
              家长对孩子入园时呈现的状态和情绪无法清晰的认识和接纳,但又想越快让孩子入园越好,于是会出现言语方面的消极暗示。
              哄骗承诺:第一个接你回家;去一会儿就回家;不喜欢就回家 。。。
              类似这些做不到的,不要承诺给孩子。言而无信会让孩子更加恐惧面对幼儿园,反倒增加入园困难和适应周期。
              威胁:不听话 ,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不听话妈妈就不接你了;不听话就把你送幼儿园不要你了。。。
              不当关心:过分关心孩子在园内的情况,导致会出现消极语言的引导。“你的脸是老师给划的吗?”“小朋友打你了没?”“吃饱了没,好不好吃?”
              这些消极语言组织起来,无形中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个不好的地方,是让人不喜欢甚至害怕的地方。
              四 接送模式:
              孩子上幼儿园本来虽然是件重要但却也是普通的事情,所以要以平常心对之。家长心里可以很重视,但不要体现在行动上。其实送孩子上幼儿园一个人就够了,但是经常会出现,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都去甚至全家出动的情景。要知道如果不能坚持一如既往的每天都全家出动,那就请不要有这个开始。否则当随着时间的过去,送孩子去幼儿园的孩子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对孩子来说这个一开始建立的模式被改变了,而模式的改变就给孩子增加了痛苦的因素。一件本来正常 而普通的事情,会由于这个不必要的模式而变的不正常。
              所以结果就是:越简单越好!
              适应新环境就是孩子心理成熟的一种表现,希望家长能够理解接纳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我们的孩子尽快的适应新环境。
              请相信孩子!相信老师!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文物0 1岁早教汐止

                        • 上一篇:小孩子的叛逆期 如何应对
                          下一篇:叛逆期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