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不健康的标志或行为有哪些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具体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为: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可见,心理健康并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指一种积极的、适应良好的、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的丰富状态。

              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像人的躯体健康与不健康有明显的生理指标,比如脉搏、体温等,而且要区别心理学是否健康也不那么容易,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相对的参照系是正常,即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以有无心理疾病为准确性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状态这一序列的两极。是一种相对关系,而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插入心理问题等级划分)

              目前心理卫生学界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尚无统一定论。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心理和社会角色特征,一般认为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如下:

              1、智力正常。

              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相反,如果不能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或者害怕学习的艰苦,厌恶学习,或者怨天尤人,不积极努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征兆。
                2、情绪健康。

              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1、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2、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3、情绪反应是由适当的原因引起的,反应的强度和引起这种情绪的情境相符合。相反,如果因为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容貌不佳、生活上遇到打击等便埋怨命运,嫉恨他人、苦闷彷徨、悲观失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大学生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坦然地面对多姿多彩的人生,生活才能到处充满阳光。
                3、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4、人格完整。

              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大学生统一的人格的主要标志是:1、一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2、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3、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假如有的人不能够用他的人生观和信念将他的人格特征统一起来,他所想的、说的和做的互相矛盾或对立,他的各种人格特征互相抵触或混乱。那么,他的心理就不健康。
                5、自我评价正确。

              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的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事实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形秽,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反之,就是不健康的。就拿美国当红明星迈克·杰克逊来说,虽然他能称霸舞林,笑傲歌坛,但他却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肤色,并将之漂白,留下了很多不良的后遗症,为此他也被评为2005年美国“第一蠢人”。

              6、人际关系和谐。

              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1)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2)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3)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4)宽以待人,乐于助人;5)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6)交往动机端正。对其所归属的集体,总是关心和爱护的,有一种休戚与共的感情。相反,如果人际关系恶劣,或者与集体格格不入,无法在集体中生活;或者厌倦与人交往,没有友情,喜欢孤独;或者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与短处;或者无端地猜疑、憎恨和欺侮别人,均属于不健康心理。在大学生中,有的同学没有友谊和朋友,厌烦集体,长期不与同学交往,不能以诚恳、友爱、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甚至怨恨和敌视同学,这就应该考虑他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古语有云:知音难求。但如果不去追求,又怎能得知音呢?我们就应该本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态度,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才能有益于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

              7、社会适应正常。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和生活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思想和行为都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在大学生中,确有与社会环境不协调的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视社会行为规范和法纪为束缚,我行我素,经常违犯纪律和道德,实际与社会环境处于对立状态。这是心理不健康的重要表现,有必要做心理咨询和校正。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若一个大学生经常严重地偏离这些心理行为特征,则有可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例如,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应当是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勤学好问、追求新知、勇于创新。但是,有的大学生暮气沉沉、老气横秋,或者像个儿童那样,破涕为笑、喜怒无常,或者处处依赖家庭,凡是毫无主见,离开父母便无法生活,这样的人自然属于不健康。

              上面所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只是一种相对的衡量尺度,在理解和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完全是一回事。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偶然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但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要持续多久才是心理不健康,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

              2、一是标准的相对性,事实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也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对多数学生群体而言,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应积极加以矫正。大学生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3、心理健康状态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即可以从不健康转变为健康,也可以反之。因此,心理健康与否只能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所以,判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有发展变化的眼光。许多发展性问题是可以自行解决的。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评点有介绍幼儿智力测评

                        • 上一篇:孩子智力低下该怎么办?
                          下一篇:心理异常的表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