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冲突行为的定义及界定

              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需要同时存在而又处于矛盾中一种心理状态,可以分为内部需要与外部限制的冲突、外部需要之间的冲突和内部需要之间的冲突三类。
              冲突是指1 同时出现两个(或数个)彼此对立或互不相容的冲动、动机、欲望或目标时,个体无法使之均获满足,但又不愿意将其中部分放弃的心理失衡现象。2 因动机或欲望不能并存,个体不能从中得到满足时,所形成的左右为难或进退维谷的心理困境。3 人与人之间彼此意见不和,甚至动武打斗的情景,又称人际冲突。4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不能协调的现象也称为是冲突。
              作为合作的对立面,冲突是针对稀有物品或价值的斗争。为了达到所向往的目标,打败对手是必要的,冲突的根源在于利益和有价值物是有限的,个人在追求这些稀缺资源时必须竞争,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每个人都尽力去征服别人。
              综合“冲突”的基本释义以及具体领域对冲突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对立是冲突概念的核心成分。同时我们不难从中发现这里所讲的冲突都是成人世界里的冲突。
              按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一样,也是一个结构转换过程,只不过社会性由低到高的发展是一种行为结构的转换过程。所以,儿童世界的冲突发展到成人世界的冲突过程,是一个冲突的发生、发展过程。儿童之间的冲突虽不具备成人冲突的所有要素,但是也具备冲突的基本特征,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二、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界定
              本文所指的幼儿同伴冲突行为是指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与同伴在互动时一方的言行触及了另一方的利益或者是违背了其意愿而引发的相互对立争执的情景。
              首先,幼儿的同伴冲突是一种人际互动过程。既不是群体之间的冲突也不是个体内部的思想、动机、欲望冲突。而产生在幼儿个体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即在互动过程中,互动双方都有类似的行动,双方彼此的行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动态的行为流程。
              其次,幼儿同伴冲突是一种相互对立的状态。如果目标和意愿存在不同,幼儿之间会发生直接的、外显的对立表现。
              再次,冲突是一种不断转化的动态过程。冲突并不是静止的,也就是说幼儿同伴之间发生冲突之后,会由最初的相互对立到逐渐学会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并接纳对方的观点。实现由对立向和谐的转化。
              三、同伴冲突解决策略
              冲突解决策略又称为冲突处理策略、冲突反应方式或冲突处理方式。刘晓静将其定义为:冲突解决策略是指儿童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或战胜他人而采取的手段或方式[30]。秦丽将冲突解决策略定义为儿童为了坚持达到自己的需要或战胜同伴而采取的各种行为手段(包括求助于教师、教师主动解决冲突)[31]。魏晓娟认为冲突解决策略是个体在对冲突情境认知的基础上所采用的反应方式[32]。刘文等认为幼儿冲突解决策略具有情境性、目的性及多样性的特点,所以他将其定义为:个体在与同龄或者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出现对立时,为了终止这种对立状态而采取的各种行为和手段[33]。大部分研究者均认同解决策略是同伴冲突问题的核心,它主宰着整个冲突的过程。本文将采用刘晓静所下的定义,即“冲突解决策略是指儿童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赛跑园公体育兴趣的培养方式有

                        • 上一篇:对于宝宝的口腔卫生疑问?
                          下一篇:一般干预策略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