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

              徐州市公园巷小学 武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需要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进行熏陶。社会上各种业余艺术学校,像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许多家长星期六带孩子去参加美术班的学习。用绘画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目的是提高儿童的基本素质,而素质的提高,仅仅靠学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是达不到的,儿童丰富的创造能力也得不到发展。 教学方法满堂灌,缺乏童心,不注意从启蒙着眼,这是小学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得有位儿童美术家说过:“中国并不需要许多的专业画家,而是需要所有的儿童都有机会尽可能地借助绘画的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童年”。孩子们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来思考事物的,教师对孩子们的教育如果光靠抽象理论的生硬灌输,以及让孩子们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就只能培养出思想呆板、思维迟缓,缺乏创造才能的人,这是与时代发展要求极不相称的。郭沫若同志说得好:“人类生活的根本改造,应该从儿童入手,儿童应该从感情入手。”绘画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而且还能发展、健全他们的心理因素,体现他们的个性,培养对美术的兴趣爱好,激发艺术创造的才能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这也是造就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所必需的。 儿童时期是人生的萌芽阶段,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儿童所得到的不单是绘画知识,而是一种形象化的创造性活动,是再现和发展儿童创造潜能的方式。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在于进行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 儿童有爱画爱玩的天性,把画画当成一种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语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画画的过程,这是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不单纯是把周围世界中的某种东西搬到纸上,而是生活在这个世界……并作为美的创造者欣赏着这个美”。根据这一特性及小学生阶段美术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师必须以“尊重和理解儿童”为准绳,既把美术教育教学视为学生的一个重要活动,又让学生在绘画活动中以开拓创作为主,力求途径和方法的多样化,并在实施教学中经常启发、引导儿童去观察、去想象、去捕捉、发现生活的美感。 一、引导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 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做游戏,对孩子来说都是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离开了这些,就会没有童心,没有童趣,缺乏想象力,也很难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在儿童绘画活动中,常常要求孩子多观察生活,多表现周围的事物,只有表现儿童自己感觉最深、最喜欢的事物才能画出好的儿童画来,但许多儿童往往面对美好的自然生活并不感到美,不能很好地认识、理解和体验美,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感知和领会,培养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感,从而去创造自己所热爱的、感到美的、新奇的世界,以唤起他们对自然、对祖国、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美好情感的记忆。 二、发掘儿童创造性的思维 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创造源泉在于想象,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甚至是跨越时空的。”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用一个布袋装了一套茶具后密封包扎放在讲台上。先让学生用手摸一摸,然后口头表达,学生兴致勃勃,探讨的热情空前高涨,学生们通过手摸触觉、语言描述后得知布袋里是一套茶具,此时,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设计了一套又一套精致的茶具,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美丽多彩的作品。最后将布袋里的茶具取出,跟学生们的作业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评赏。这个过程,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充分得到了发挥。 巧于启发,善于诱导,是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展开想象、激发创造的有力的原动力。在儿童美术创作中,儿童的幻想也能通过绘画方式表现出来。小学一年级学生李莹莹在《到太阳公公家做客》的作品中,描绘了她和几个小朋友兴高采烈地拿着鲜花到太阳公公家的情景;而谢建东创作的《我和小鸟交朋友》则幻想自己正在和森林里的小鸟一起唱歌跳舞,这说明只要老师引导得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性萌芽,注意激发学生的热情,尊重孩子们表达的愿望,让她们充分显露艺术灵性和才华,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就得到拓展。 三、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还应该注意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他们有健全的个性,健康的心理。特别是独立性品质,如儿童作画除了必要的辅导以外,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画出认为好看的、有趣的、可爱的、神奇的、使他们印象深刻的感情激动的东西,且图像、情节和形式能不断变换,画完后会自己收拾用具,不丢三拉四、弄得到处都是颜色。可有的儿童只会照老师或家长画的样子来画,画了一笔不知道下边怎么画,他不动脑筋,一点小事都要问问老师和家长才敢做,这反映了儿童在独立性方面的性格差异。独立性强也不是天生的,一岁多的婴幼儿刚学走路,摔倒了家长要鼓励他自己爬起来,不娇惯。绘画上的好奇求知也要鼓励,看起来是小事,日久天长,儿童就养成了独立性、自信心,能支配自己的行动,不指望别人的帮助,逐步养成有勇气去探索求知,只有这样,儿童才有开拓的气质。独立性强的孩子有较高的智能,观察事物敏锐,爱好活动,好奇心强。娇惯的儿童无所事事,精神倦惫,处处依赖大人,不会自己学习做事,长大易为人左右。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儿童有始有终的精神,即锲而不舍的毅力,遇到困难不怕失败挫折,有服输的劲头和顽强的性格,这也不是一天能培养的。当然对幼小的儿童不能给他无法战胜的困难和压力,如果和儿童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事,家长和老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如一次画得不满意,不如别的小朋友画的画,就鼓励他多画几次,直到成功为止,这样逐步培养儿童必胜的信心有其重要的作用。 四、培养儿童的心理品质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学校的那种教育,更不是为了培养几个尖子,而是要面向学生群体。在绘画学习中,对每个儿童不能强求一致,聪明活泼的孩子,画起来兴趣很高,而且表现大胆,毫无拘束,用不着为他们担心。但是,有些孩子胆小内向,常常面对一张白纸发愣,不知怎么下笔,甚至不敢自己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老师的关心帮助。 1.精神鼓励,激发兴趣。要经常鼓励孩子画画,保护他们的热情,切不可泼“冷水”、下禁令,只有冷静处理、耐心引导,哪怕画上几笔或刚刚萌发出来的想象力,都要及时表扬。如果孩子未能按照老师布置的内容作画,也不要强求,要经常变换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组织一些兴趣训练、节奏训练课。适当搞些美术、绘画游戏活动,如接力赛画、撕纸拼贴竞赛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自强、自信的心理,提高作画的兴趣。 2.直观演示,提高兴趣。有些学生由于受家庭的宠爱等原因,怕困难、情绪消极、兴趣低下,老师要选择一些容易激发兴趣的教学内容,难度适中,设法根据每个儿童的心理个性特点,作适当示范和提示,并鼓励、引导他完成作业。 3.热情关心,巩固兴趣。如一次二年级美术课,发现有个女孩上课不画画,也不说话,就在那里呆坐着,无论怎么引导,她都不画。经了解,其他课也这样。她因家庭困难,学习用品不全。对这类孩子,老师不应责备、不冷眼相待,要主动给予学生帮助,为他们买一些画笔、颜料等,常关心他们,激励他们,当学生感觉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信任时,就会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应,从而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并对自己充满自信,提高学习勇气。 五、实施美育、培养美的心境 美总是同智慧结为伴侣,没有智慧,美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感知。儿童是受教育长智慧的时候,对美的感受和认识贫乏,只有经常启发教育才能提高。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欣赏艺术作品,观察大好河山,也能获得纯真的美感。在欣赏艺术作品中,要结合美的规律进行引导教育,一般美的规律指对称、平衡、和谐、多样统一等条件。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的启蒙与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基本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充分了解儿童个性,尊重儿童的人格来实施教学,才能诱发出他们内心蕴藏的心象。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取得存在监护人

                        • 上一篇: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下一篇:孩子早教有用吗?是否从5岁开始报班进行各类培